第九十八章 激将(1 / 2)

加入书签

短暂的交锋之后,双方各有输赢,随着双方战事的进行,手段的层出不穷,毛杰和太史慈也越来越佩服对方的能力,交战的时候也越来越谨慎,不敢有丝毫的大意,一面被对方抓住破绽,造成重大的损失。()

时间又过了大半个月,在这大半个月里,前线依然风平浪静,但是后方确实热闹非凡。

蜀国后方被太史慈派出去的小股部队搞得天翻地覆,虽然后来被蜀军将这些小股部队镇压驱逐,但是其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蜀国内部出现了众多的叛军,有的被蜀军镇压,有的却趁势发展起来,割据一方,与蜀军分庭抗礼,极大的牵制了蜀国的军队。

在暂时平定了内部的叛乱,稳定了军心之后,也开始有样学样,趁着秦军占据巴地不久,民心为完全归附的时机,找出潜伏在巴州的一些前巴国的野心家,拉拢并扶持他们,以图在巴州地区掀起叛乱。

不过,毛杰显然低估了巴蜀之间百年的世仇,深入巴州的蜀国小股部队,刚刚进入巴州地界,便被巴州的百姓发现,然后通知当地驻军,配合驻军将其剿灭。而还有一些小股部队直接被巴州的百姓消灭,尸骨无存。

那些派往联系巴国遗老遗少的使者也没好到那里去。巴蜀世仇,即便是那些尸位素餐,想要重新夺取权利的巴国贵族,对于蜀国的仇恨,远远大于秦国。因此这些蜀国的使者,看到那些遗族的府上,便立即被干掉了。有的则是担心秦军找麻烦,所以将使者扭送到秦国府衙。

当然,这些使者也不是没有一点战绩,在巴国的遗民中也有一些败类,不顾巴蜀百年的世仇.

巴国百姓的安危,答应了蜀国使者的条件,准备在其支持下,准备发动叛乱,但是这些野心家还没有动作,便被无孔不入的秦军暗卫,锦衣卫侦破,然后面临他们的便是大军的围剿,抄家灭族。()不过也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老家族,隐藏的比较深,在蜀国的支持下,发动叛乱。

但是当他们发动叛乱的时候,他们却面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当叛乱发动之后,除了自己本家的一些家丁、仆人支持外,只有一些地痞流氓参与进来。至于那些普通百姓却几乎没有人参加。

原来,自从秦军占领巴州之后,尤其是张辽率领文武百官主政治理巴州之后,一系列惠民政策实施下来,让巴州的百姓真正的尝到了实惠,他们发现,在秦国的统治下,似乎自己生活的更好,因此渐渐的接受了秦国的统治,适应了秦人的身份,融入了秦国这个大集体之中。

因此,在巴国遗族发动叛乱之后,这些已经适应了秦国生活,并渐渐走向富裕的巴国底层百姓对于此次发动叛乱的人根本就不支持,反而对于这些打扰自己生活的人非常的反感。因此在叛乱发动之后,几乎没有任何百姓参与,反而是在秦军镇压部队赶来之后,积极配合秦军,提供情报,将这些叛军彻底清缴。

秦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将自己派出去的剿灭干净,无功而返。这无疑让毛杰震惊。一方面震惊于巴蜀之间世仇的力量,竟然能够让巴州百姓忽视亡国之恨。另一方面则是震惊秦国的军政体制。在军事方面,竟然建立了如此完备的军事体制,不但能够稳定治安,同时也为秦军提供了庞大的兵员,支援前线。而在行政方面,秦军衙门实施的一系列的政策,尤其是在经济方面的政策,快速的稳定了民心,赢得了巴国百姓的民心。得不到百姓的支持也是自己进攻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毛杰在获得这些信息之后,不得不佩服秦国的文武能够想出这么多可以富国强民的军政政策。想到此,毛杰又派出了大量的探子深入秦国内部,但是这次不是为了在后方捣乱,而是为了打探秦国的政策,并将其汇总,然后转交给蜀公,并打算在此次大战过后,在蜀国内部推行,轮有多么艰难,都要推行下去。蜀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些腐朽了,要是再不图谋变法,富国强兵,恐怕即便此次不被秦国吞并,也会被其他诸侯消灭。只有自己变强了,才能在这个风云激荡,群雄逐鹿的时代生存下去。

将后方稳定之后,毛杰和太史慈也将争斗转移到战场上,毕竟直接决定双方胜负的关键因素还是正面战场上的交锋。

双方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频繁的调兵遣将,展开对对方的进攻。

这一日,太史慈再度出招,直接命令手下大将率部倾巢出动,前往蜀军大帐营前挑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