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消火(1 / 2)

加入书签

阿喜来西园报信,说陆澈要带她去景骑马玩的时候,范宜襄还没起。

方嬷嬷瞪了眼阿喜:狗腿东西!扰了夫人好梦要你的命!

阿喜被方嬷嬷瞪得心里发毛,陪着笑,心说:老东西!还不是仗着你主子得宠!

范宜襄这两天一下床,两条腿抖得跟筛子似的,根本站不稳,别说骑马了。

心里说:哼!还骑马,她这个样子...只有被骑的份儿!

方嬷嬷扶着她颤巍巍走出屋子,就瞧见一架巨大的马车等在门口。

阿喜捂着嘴,不敢笑,他就知道夫人要被这阵仗给吓着。

马车是早就吩咐要做的,爷亲自吩咐他的,爷说:小马车太晃悠,夫人坐不惯!

要做成大的,稳稳当当,还一点都不能带震。

这可废了阿喜的老心,不休不眠,亲眼看着工匠们从画图到做成,废了好几个,他这关都过不了,要敢就这个给爷送上去,他的命也别要了。

阿喜心里想着,爷这些日子忙得脚不沾地,应该不会用到马车,谁知道,今儿一下朝,爷就让他来请夫人,说是要去景山遛马。

佛祖菩萨!好在那马车昨儿个做好了!

不过在陆澈说:“让马车直接去西园。”的时候,阿喜还是楞了一下,然后吃了他一鞭子。

现在摸着还火辣辣的疼。

爷今天火气有点旺啊...

叫马车直接驶进后院,在别的府里可能有过这事儿,但是他们府上可从未有过先例,马车都是规规矩矩在府门外等着的,爷这还是在疼人。

气成这样了还知道疼人,可见,这团火不是冲着夫人的。

但是又要扯上夫人,不然,好端端的去骑什么马?夫人还养着伤呢!

那爷生气,必然还是和夫人又有着那么一丝的关系。

阿喜猜不出来,要是阿福在就好了,他打小就跟着爷,爷小时候头一回来京城,就是阿福伺候着,阿喜小时候在家里自己把子孙.根给切了,想进宫谋个差事,那个时候,宫里的主子们还都姓窦(前朝皇姓)。

阿福大他三岁,已经在小陆澈身边待了一段日子了,回家看他自己就给切了,把他狠狠打了一顿,还饿了三天,他们佟家这香火算是断了!

那时阿福也才十二岁,阿福说:“你瞧着吧,不是我不肯帮你,是这天要变,先别急着进宫。”

后来天真变了,听说整个皇宫连着好几天都在杀人,阿喜那时候在做跑堂,也做车夫,皇宫里大批大批的尸体往外运,倒是便宜他了,那段时间,每到天蒙蒙亮的时候,他就去城门外头接活儿,整车整车的尸体往外运,一般车夫赶车都嫌这个活儿晦气,他不嫌,还狠狠赚了一笔。

到乱葬岗,他就自己挨个儿的尸体往外挪,男男女女的,有宫女太监,也有娘娘公主。

有一次,他又去城墙外头寻拉尸体的活儿,老远就听见“轰轰隆隆”的声音,是整齐划一的马蹄声,震耳欲聋,震得他脑仁儿嗡嗡响。

他躲在角落里,老远看见一队骑兵,只见到头儿,看不见尾,马有人高,骑在马上面的大爷们各个穿着铠甲,配着刀剑。

为首的那个,他都不敢去看,只觉得气势大得吓人。

后来他知道了,当时那位将军,就是他哥哥伺候的主子爷,也是他日后要伺候的主子。

等陆澈成了皇子,他才托哥哥的福,被阿福给提携进来的,阿福没去范家的时候,他一直就在园子里干跑腿儿传膳的活儿。

看来还是他伺候人的火候不够啊。

阿喜只能像平常一样,不显山不露水的,弯着腰讨好道:“夫人上车吧,爷就在外头等着。”

范宜襄上了车,阿喜跟着上了马,他自觉不会伺候人,但是驾得一手好车。

快到门口,范宜襄掀开帘子,远远看见陆澈正骑在马上,手里拿着支鞭子,有一下没有下地抽着空气玩,身下那匹马是枣红色的,正直壮年,鬃毛被理得油光水滑,很精神。

陆澈朝她看过来,微微点了点头,扯唇勉强露出一丝笑。

算是打过招呼了。

她心里“咯噔”一下,他这笑都没到眼睛里去,他这是假笑!

他的情绪不太对!

她瞬间就紧张了起来,飞快地把帘子打了下来,行多必失,还是不看他了。

外头陆澈说了声:“走吧。”

马车又开始动了。

四平八稳的,要不是“踢踏踢踏”的马蹄声,她还真不觉得是坐在马车上。

走了一会儿,她掀开帘子偷偷看他第二眼,只见他穿着正红色的朝服,腰杆挺得笔直,上头束着玉带,衬得他腰极细。

他穿成这样,倒像个新郎官似的。

嗯...黑着一张脸的新郎官。

这是两个人第一次外出度假,可是范宜襄一点都不觉得高兴,她有点害怕,她感觉之前的陆澈又回来了,这些天他的好脾气瞬间又不见了的样子。

男人果然都是这样,吃着了就不疼人了。

等她把帘子放下去,陆澈才朝马车里看了一眼,然后又把头挪了回来,专心驾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