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新婚之夜(2 / 2)

加入书签

但是他们的收入较之全国水平究竟低到什么程度,报告并没有提供相关数据。是不是因为这类数据公布出来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就按下不表,只用一个“马太效应”来写意呢?

近年来,无论是在执政党的文件中,还是在政府的工作报告里,改革收入分配机制,缩小贫富差距,一直是一个奋斗目标。但是不能不说的是,这方面的改革举步维艰,进展缓慢。而随着经济转型的推进和经济增速下降的难以改变,工农业实体经济受到了很大冲击,大批中小微企业生存艰难的一个直接结果,便是大量普通国人的收入开始出现下降,贫富差距非但没有缩小,相反在某种程度上仍在继续拉大。

贫富差距过大,影响和谐稳定,不可等闲视之。衡量贫富差距,国际上有一个基尼系数,在从0到1的阈值中,一般以0.382为正常值。但中国基尼系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在0.4之上,此后一直未见减退,2015年仍为0.462。而民间的普遍看法是,这个数据仍然是低估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称,1995年我国财产基尼系数为0.45,2002年为0.55,2012年家庭净财产基尼系数达到0.73,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1/3以上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

当然,收入分配机制的改革,这几年也在推进之中,比如对国有企业高管推行的限薪政策。但是由于很多国企已经市场化,官方推进收入分配机制改革有较大难度,因此这项改革总体上看进展不大。改变这种局面需要更多地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来入手,同时加强税收管理的科学性,建立有效的倾向于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调节机制,为缩小贫富差距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

工资理财规模增长快,意味着什么

也许是因为一家商业机构参与了这份《国人工资报告》的制作,因此它体现了一种浓厚的商业特色,一个明显的标志便是设置了一个“工资理财规模”的指标。

报告认为,2000年以后,城镇居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而投资、经营等具有主动理财性的收入占比不断加大。“工资理财规模”能反映这一变化,其主要指居民工资中主动理财的支出额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数据显示,相比于工资增长的不足3倍,同期我国居民工资理财规模却增长近10倍。

不知道这个数据的依据是什么。如果说从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扩张来衡量,11年里市场的规模增长近10倍,这个说法是可信的;但是如果说它们都是由居民个人投资所构成,那就显然不符合事实。简单地说,虽然从交易所的开户数来看,个人投资者占了绝对多的份额,但从资金持有来说,却是机构投资者占主导地位,个人投资者只不过是“陪太子读书”。这也决定了他们在资本市场中的命运只是被机构任意宰割。

最近十多年,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了大规模的扩张,但它主要是由IPO的高速扩张所带来,跟居民投资股票的升值关系不大。由于股市已经成为在政府支持下为企业融资的工具,因此它只是以个人投资者向企业作出“无私奉献”为表现形式,即使在偶尔出现的牛市中,得到收获的也只是少数人,而牛市的终结给绝大多数投资者带来的则是满目疮痍。

诚如报告所说,“人们通过银行储蓄带来的本金增值已经无法满足日渐增长的开销,因此开始寻求更高收益的理财行为。”但是,更高收益的理财在哪里,却是一个大问题。

近年来,国家积极提倡P2P等互联网金融,它们推出的理财产品都以远超银行储蓄利率的高收益为标榜,在民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再好的理财产品,它所承诺的高收益都只能以现实的经济社会为依托,在整个宏观经济增速减退,很多行业出现困难的情况下,这些所谓的高收益产品实际上是陷阱,当泡沫退去时,它们就成了问题产品,不仅给投资者带来了实际损失,实际上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种负面力量。

报告预测,到2020年,我国居民互联网理财规模将达到16.74万亿元。但是,如果投资理财市场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那么规模越大,其带给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就将越复杂,给投资者的损害也可能会越大。因此为投资者构建有安全保障的投资理财平台,应该成为国家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说国家没有责任保证每一个投资者都能赚钱,那么至少应该致力于让投资理财市场不要脱离实体经济的现实需要而“野蛮生长”。这是必须守住的底线。

我们上调了对于中国2017年增长的预测,这也是明年全球经济复苏预计加快的一个关键的支撑因素。”

此前,已有德国媒体报道称:IMF相信,2016年度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1.2个百分点。而美国只贡献了0.3个百分点,且有高额外债,欧洲的贡献更只有0.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中国的贡献率远超所有发达国家之和。”

事实上,近年来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减弱;印度等国虽然增速较快,但由于经济规模不大,还不能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力;巴西、俄罗斯等国尚未走出衰退的阴影。公认的判断是,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如德媒所称:“无论如何,有一点是清楚的:一旦中国不再增长,世界就会陷入严峻的萧条期。”

这份国际权威报告发布前后,恰逢李克强密集召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总理强调,2016年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成绩坚定了我们继续奋勇前行的信心和决心。今年政府工作依然艰巨繁重,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也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底气。

底气是干出来的。中国经济只要坚持干,自己心里就有底。国际机构和全球舆论的良好预期及“锚定”评价,首先来自中国自己的底气,当然反过来也能为我们的发展打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