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坐收渔翁之利(2 / 2)

加入书签

张著文自诩:“近日桐人之受国恩登仕籍者,甲于天下”,“自先父端而下,三世入翰林者凡九人,同祖者二人,是廷玉一门受圣朝恩至深至厚。”如此广通的关系网,如此深厚的软实力,自然是朝中举足轻重的政治组合,人称张党。

鄂尔泰与张廷玉壁垒分明,不相水火。一直等着两位老先生,出格、犯规、惹事、闯祸,有个什么闪失,好来收拾他们的乾隆于是通过一系列的案件:一,乾隆元年,鄂党张广泗、张党张照,先后出兵贵州的相互攻讦案;二,乾隆六年,鄂党仲永檀、张党张照,泄密受贿彼此揭老底案;三,乾隆十三年,处死鄂党张广泗兵败金川案;四,乾隆十五年,张廷玉姻亲涉及吕留良文字狱被罚巨款案,以及发动朝臣攻击张廷玉不当配享案;五,乾隆二十年,胡中藻的《坚摩生诗抄》文字狱案发,因系鄂尔泰门生,虽死也遭清算案终于将他俩修理得体无完肤而离开人世。

应该说,乾隆前期的治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两位辅导员,可两位老人家没料到“鹬蚌相争”的得利渔夫。

多年以后,乾隆笑谈这两位老臣的不识时务、不知进退时,以调侃的口吻说:“朕初年,鄂尔泰、张廷玉亦未免故智未忘耳!”这话显然说得有点阴,有点损这种挥鞭驱使的主宰语气,这种完全在其掌控之中,跳不出掌心的从容口吻,姜江浩对乾隆的本来面目,由此可窥见一斑。

姜江浩千不愿万不想的,他真的不愿意公子悦之后要面临了对手会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大概去掉年份后有利用其他国家的历史编凑在一起,把这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真实故事告诉了一旁愁眉不展的公子悦。

“姜老板,你的意思是,我和国相就是这相互争斗的两个人?!”公子悦的声音透着紧张,因为他方才的想法居然和姜江浩如今讲的故事如出一辙。

“非也!非也!我只是给你讲故事罢了,给你们增加一点其他国家的历史知识,让你们轻松轻松。”

不过话说回来,嬴政差不多也要开始收复七国了才对呀!姜江浩心里不住的思量着。

赵国是战国时期实力仅次于秦国的国家。有一大批军事将领,如武灵王、廉颇、赵奢、李牧、庞煖等,尤以廉颇、李牧最为著名,其才能亦不在白起、王翦之下;军队也有数十万精锐之师;赵国因连年同秦作战,百姓也十分熟悉军事。但其君主多为无能之辈,对奸佞之臣言听计从,长平之战战死四十五万,精锐尽失,即便再有千百个廉颇和李牧,最后也难逃灭亡。

若是姜江浩没有记错,那就是今年的事情,今年嬴政三十六岁,也就是秦嬴政二十五年,历史上王翦之子名将王贲率军在攻灭燕赵残余势力后,破代,俘代王嘉。赵彻底灭亡。

如今来了赵国,并没有遇到什么代王嘉。历史上的赵代王嘉,名为赵嘉,是中国战国时期赵国最后的君主,赵幽缪王之兄,后为代王。

如今的赵国,离这个身份最为接近也就是公子悦了,因为赵国王室除了大王与先在的子悦,其余的早已分崩离析,死的死、失的失,早就已经不在了。

“子悦,你究竟是怎么想的?!你应该知道,秦迎他不会只在洛邑城里待着。”姜江浩说的语重心长,但是公子悦确实心惊肉跳。

这姜江浩怎么知道嬴政的想法?!

“姜老板,你。。。。。。”公子悦问的比较犹豫。

姜江浩的回答显然是大方了许多。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现在的情况也是,你说呢?!”

既如此,公子悦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毕竟他和姜江浩同在一条叫做嬴政的船上。

“主上之前传了消息,不日便起兵前来邯郸,但是我有一点不明,我不明白为何马上就要兵临城下了,主上却让你过来了,这么乱的世道,两军交战刀剑无眼的,他居然不担心你会有个什么损伤?!”

姜江浩听此言,反倒是一阵苦笑:嬴政,你这究竟是何苦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