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萧铣投降(1 / 2)

加入书签

周绍基拍着胸脯保证,大魔国的水军天下无双,愿意立下军令状,出去斩杀文士弘。

李靖思索片刻,自己带领大军守营,让周绍基率兵击文士弘。两军在请江口一场大战,文士弘仗着兵力充足;周绍基仗着兵精船利。两军绞杀在一起一直打了一天也没有分出胜负。

这是士兵的素质显现了出来,文士弘的精锐已经有些混乱,力不从心;而大魔国的军队依然在有条不紊的战斗。

李靖看到机会乘其混乱挥军出击,大破文士弘军,获舟船 400余艘,斩杀及溺死者近万人。

周绍基紧追着文士弘不放,追至枝江以东的百里洲,将文士弘的部队团团围住。

在强弓硬弩和霹雳弹的帮助下,周绍基再败文士弘军;最终文士弘军全军覆没,文士弘也被生擒活捉。

周绍基压着文士弘来见李靖,李靖亲接其绑,劝说文士弘投降。文士弘感岂诚意,噗通跪倒在地道:“败军之将,得将军厚爱,不敢不降。”

李靖大喜,大魔国的陆军将领人才辈出;但是水军却一直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程知节长长为此长吁短叹;以至于连梁梦龙都不得以时常上阵。今日收复了文士弘,肯定能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情况。

李靖二话不说就将文士弘安排在了周绍基的账下。周绍基对文士弘的加入表示热烈欢迎。文士弘对周绍基道:“周将军,这一次水战是文某人败了,不过我倒是很想领教一下周将军的武艺,希望将军不吝赐教。”

周绍基哈哈笑道:“我也听说过文将军的英名,不过我周绍基的一身本事都在水上,特别是海战比较擅长。我也希望在海上能够领教文将军的勇武。”

二人说完一起哈哈大笑。

李靖乘胜率大军直逼江陵城下,将江陵包围。此时江陵城只有数千守卫,剩余的都已经被遣散回家。这些人根本守不住偌大的江陵城,萧铣只好把他们集中到内城守卫。把外廓完全让给了李靖。大魔国顺利的占领了水城,俘甲兵4000余,缴获大批舟船。

李靖认为,萧铣所占地域很广,现深入其腹地,如攻城不下,敌援兵四集,就会进退两难。因而下令将舟船散弃江中,任其飘流,以迷惑援兵。

萧铣躲在江陵城中,手下只有数千士兵,这时候他才后悔自己不该贸然的解散手下士兵,致使手上没有可用之兵。大梁的疆域广阔比其他大魔国或者李唐有过之而无不及,要想一时半会儿就把各地的驻军都调过来也是痴心妄想。

和萧铣有同一想法的交州总管丘和、长史高士廉、司马杜之松前往李靖处投降。萧铣听闻之后认为自己大势已去必败无疑,对其属下说:“上天不保佑梁朝啊!如待力尽而降,必害百姓遭殃。如今趁城未攻下,先行出降,可免乱兵祸害。各位何愁没有君主呢?”

他根本没有再坚守就派人出城向李靖请降。接着便巡城下令,全军放下武器,开城投降;守城士卒全都痛哭。

萧铣用太牢告祭于太庙,率领官属身穿孝服前往军门,对着李靖拜倒认罪说:“应死者仅萧铣一人,百姓无罪,请不要杀掠他们!”

李靖笑道:“我们魔王千岁爱民如子,从来都是听说他解民倒悬,没有听说有害民之举着。梁王请尽管放心。我在这里和你做个约定,大梁之子民,既是我大魔国之子民;无人可以伤其分毫。

大梁子民的财物为其所有,无人能够剥夺,大梁官兵只要放下武器投降,即为普通百姓,以往之事既往不咎;他们的生命和财产无人能够侵犯。”

“多谢大总管宽宏!”跟随萧铣出城的降臣,一个个心中大定,纷纷匍匐在地称谢。

李靖压着他们进了将领,命人封存府库,出榜安民;然后搜集整理大梁的户籍税收典籍,接着宣布废除大梁的税收制度,同意实行大魔国的制度。

这一条条的政令颁布下去,大梁的百姓突然发现自己身上的担子轻了很多,一个个欣欣然奔走相告;心甘情愿的归到了大魔国的统治之下。

在李靖他们占领江陵没有几天,旅帅郑文秀就带领着10万大军前来救援江陵;可是他们走到巴陵,见空船顺江而下,果狐疑不敢进;郑文秀派人前去打探,知江陵已破,没有办法均投降了大魔国。

李靖虽然不知道程知节为什么那么看重交趾那块儿贫瘠的荒蛮之地,他还是命令高士廉留下驻守江陵,自己大领着所有军队以及十几万降军进入了岭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