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血染湘北(六)(1 / 2)

加入书签

一三九师和八十一师联手击退第三师团两个联队的联合进攻,这让孙玉民非常意外,原本他打算给一三九师给予点支援,现在看来完全可以省了。

“军座,一三九师的王恒和史中华俩都是打仗的好手,我有些不明白了,有这么好的军事主官不要,白白偏宜了咱们,我真是弄不懂李竟容和李兆瑛他们脑子里想的是什么。”邓东平有一种得了偏宜还卖乖的“小人样”,对孙玉民说这些话的时候,嘲笑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哈哈哈,我巴不得多点人才,像王恒和史中华这样的军事主官,商震、李竟容若是不喜欢,可以全部送到我这来,咱十二军全盘接收。”虽然只是小试牛刀,可意料外的好消息还是让孙玉民心情变得很好。

“日军第三师团吃了这个哑巴亏,今日肯定是不会再有像样的进攻了,您也可以稍稍松口气了。”

连着守了好几日,虽然军部离战场还有较远的距离,可是孙玉民和前线的将士们一样,已经是好几日没合眼了,邓东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适时地劝慰。

“还不到休息的时间。”孙玉民摇头道:“告知史中华,让他注意敌机的轰炸,航弹可不比小口径的榴弹,让他一定要小心再小心!再通知王恒把四一七团撤下来,回军部附近休整,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不用再上战场了。”

“是,军座。”

“还有,命令董文彬部炮团作好轰击日军第三师团驻扎点的准备,装甲团和步兵团一入夜就出动,咱们是该给鬼子一点颜色瞧瞧了。”

“攻击第三师团?”邓东平疑惑地问道:“不是攻击第六师团吗?一三九师和八十一师那边已经稳定下来,倒是第六师团频频挑衅新三十四二团,铁胆早就想反击了,若不是您压制着,这家伙敢自己端着枪上去冲锋。况且像第六师团这种手上沾满国人鲜血的恶魔,咱们理应先一步收拾他们。”

“不,你不应该这样想。”孙玉民解释道:“日军第三师团连日和八十一师、一三九师鏖战,早已成疲倦之师,而第六师团是今日才开始向李铁胆部二团发动进攻,势头正盛,如果我们此时发动强攻,即使是能击溃他们,也势必会两败俱伤。而如果我们去攻击日军第三师团,得逞之后,再反过来从侧翼和后方攻击第六师团,比起从正面突袭,效果会好上很多,到时就算神田正种的军纪再怎么严明,恐怕也阻止住兵败如山倒的溃退。”其实还有个重要的原因没有说出来,丰岛房太郎在管寨坑杀了他手下的大将铁牛赖文力,这个血海深仇必须要报,兰封战场上让他侥幸逃跑了,这次会战就算不能击毙他,也要给他留下一个磨灭不了的阴影。

“军座,您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在攻击第三师团时,第六师团前来救援,或者是突击新三十四师,那咱们可就陷入了两难之地了。”邓东平的话说得很委婉,实际上如果战事真如他所说,发展到这一步,那恐怕董文彬部会陷入到日军两个师团的合围中,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任凭有着强大的自动化火力优势和坦克车,可若真的进到人家心腹之地,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哈哈哈……”孙玉民笑了,“你想的很对,可是第六师团不会有这个机会去救援。”

“为什么?”邓东平疑惑地问道。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没有这个时间和空闲去救援别人,他们自己都会自顾不暇,哪里还能去管丰岛房太郎。”

“军座,您有其他的什么安排吗?”

“当然,第三师团我是打算能吃就吃下,就算吃不下我也得咬上一大口,而第六师团则是个硬骨头,这次我的胃口没那么好,击溃他们就往了,如果也能咬上他们一口,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孙玉民笑道,不是他不想全力吃下第六师团,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那您打算怎么安排对付鬼子第六师团?”

“安排?不用特意安排,李铁胆加上张小虎,十二军的两大主力如果打不退第六师团,那我看他们俩该让位了,刚刚好王恒和史中华俩没地安排,接掌他们的位置绰绰有余。”孙玉民从来没这样子说过话,平时对他们纵容一点没关系,这种关键时刻如果李铁胆和张小虎敢拉稀,他绝对不会因为顾忌兄弟之情,而去谅解他们,刚好自刚楞子去了刺刀小队以后,孙玉民的身边少了警卫员,如果傻熊和张小虎他们不争气,他是毫不介意让他们俩“官复原职”。

…………

天色还未暗下去,美式M3榴弹炮和M1山炮就发出了愤怒的轰鸣,与此同时装甲团的美式坦克车的引擎也开始冒出浓烟,机械化旅新补充的步兵团整装待发,只等着在坦克车站立着的旅长董文彬一声令下,这把孙玉民的利剑就将杀入第三师团的腹地。

孙玉民自己本人则亲临二十师的出发点,这是他真正意义上所带领的第一支成建制的部队,虽然因为某些不可抗拒的因素离开了,但是他对这支部队的感情还是很深。

站在临时垒起的土堆上,孙玉民望着一眼都看不到头的部队,他感概万千。思绪仿佛是回到了三年前的济宁,回到了二十师最为辉煌的那段时光里。那面被缴获的鬼子联队军旗被裱框好后,现在还放在国府的荣誉室里,光这一点,哪怕是强悍如七十四军,威风如第一军,严明如十八军,都望尘莫及。当时老蒋并不觉得有什么珍贵,连着打了三年仗以后,国军的大胜屈指可数,可再也没有任何一仗可以缴获鬼子的军旗,现在他才终于知道了它的难得,所以才会慎重地将它裱装出来,摆在了最为显眼的地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