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五十、正义的代价(1 / 2)

加入书签

“嗯,听他的语气,似乎是有把握说朕,他还真当自己是神仙了!”当瑞帝听到蔡元明的言论之后,很不以为然的说道。

而后又问李敢道“你对此事如何看?”

“臣只听令于皇上,皇上让臣做什么,臣便老老实实去做,尽臣子的本分。”李敢答道。

“嗯”瑞帝对李敢的这个回答很满意,而后眉头又紧了紧说道“朕也听有些人私下对此有些抱怨,这又是为何?”

“臣一介武夫,实不懂大人的言论,不敢妄评。”李敢想了想说道。

瑞帝口中的有些人是以大学士刘仁山为代表的反对者。

自得知瑞帝有不接受契丹和谈,打算灭掉契丹的想法后,大学士刘仁山便上书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态度,那便是反对,劝瑞帝趁时机有利于瑞朝,接受和议。

“朕看那些腐儒还不如你这个武夫,竟建议朕对那些蛮夷之族讲仁义,用仁德去感化那群蛮夷?那些蛮夷若是能用德感化,朕今日又何必动武?”

瑞帝想起刘仁山突然气愤难当,他就不明白当初那么圆润的刘大学士,怎么突然就变得和他的前任赵理一样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皇上,您别气,大人们上书表奏异义,也是尽本分。”

李敢见瑞帝突然动怒,劝慰道,他跟在瑞帝身边多年,只感觉瑞帝最近变了,以前那些臣子们说再难听的话,瑞帝也只是一笑了之,平易近人,而如今瑞帝在外面仍然平易近人,只是李敢却感到瑞帝越来越喜怒无常了。

“尽本分,他们尽的什么本分!朕将这大瑞治理的如此昌盛,他们还不满意,觉得朕德性不够,说朕不够爱民!赶情他们都拿着双眼盯着朕,只要朕行事一点不合他们心意,他们就上书说朕这不够,那不好,他们就是这样尽的本分!”

瑞帝恨恨的说道。

李敢见瑞帝越说越气,也就不敢答话,心中想规谏皇上,也是大臣们的职责啊,不过转念一想,一个皇上,每天被臣子们挑错,也是够委屈的。

难怪皇帝们都喜欢用佞臣呢,佞臣们说话好听啊,天天被人骂,谁都希望听几句好话来缓缓气。

李敢突然被自己的这个念头吓住了,他们英明神武的皇帝才不会被佞臣迷惑呢。

瑞帝还沉浸在自己的愤怒之中,而后又自言自语的说道“这个刘仁山,以前是个极为通达之人,这阵子朕做什么,他就反对什么?还有这蔡元明,自知多管闲事,还要多管闲事,为什么他们都要与朕作对呢?”

李敢对瑞帝的这个问题自然也保持了沉默,但心中已经开始打寒颤,他跟在瑞帝身边这么多年,对瑞帝的性情也能揣摩十之八九。

这两个人都是那个女子有关系,或者更确切的说这两个人都是瑞帝曾经背叛的人有关系。

虽然周梦是瑞帝安排给刘仁山当学生的,可是当刘仁山对周梦给予尊重和关怀时,瑞帝根被他特意忽视的神经便隐隐作痛。

这个世上,只能他能够关怀周梦这个前朝遗女,其他人总能勾起他的疑心。

瑞帝思忖了会说道“既然他们反对朕,朕就给他们一个反对朕的机会。”

蔡元明正考虑用什么理由去觐见瑞帝,不想却接到了瑞帝的召命。

当蔡元明怀着紧张兴奋的心情随着宫中太监向内走时,方才发现并不是瑞帝常常召见人的御书房。

“皇上不在御书房?”蔡元明忍不住问道。

带路的太监点了点头,算是回答。

蔡元明见那小太监并没有搭理他的意思,也便识趣的不再追问,跟着走便是。

不过蔡元明从这太监对他的态度中推测,如他意料一般瑞帝对他大概是不满的。

这些太监日日守在皇帝的身边,想生存,那便必须要揣摩皇帝的心思,久而久之便将皇帝的心思摸透了,皇帝喜欢谁,对谁不满了,他们都是最先知道的。

蔡元明就这样一路想着来到了最终的目的地:讲经阁。

这下,蔡元明更困惑了,这讲经阁是做学问的地方,瑞帝总不会找他来探讨学问吧!

当蔡元明满怀疑惑之情走入阁内时,并没有看到瑞帝,看到的是跟他一样疑惑的瑞朝大臣,明确的说应该是文臣,蔡元明也不敢做声,只是随着太监将他带到坐席上。

瑞朝的大臣有的是见过蔡元明的,此时见到蔡元明进来,也是有些莫明其妙,低声谈论。

过了一会,蔡元明便听到殿外又响起了脚步声,听声音不是瑞帝的,“也不知道来者是谁。”,蔡元明心中想到。

当脚步声越来越近时,那些大臣们也纷纷扭头像刚刚看蔡元明一样望向门口,这次他们更是惊奇,来者是一个和尚。

那个和尚见了殿内的人,脸上的惊讶很快变成惊惧,而蔡元明还有大学士刘仁山见到那和尚,仿佛想起了什么事,脸上露出忧虑之色。

殿内的议论声越来越杂,接着随着一声“皇上驾到”而瞬间安静。

瑞帝大步走上了宝座,跟在瑞帝后面的是周皇后,众臣行礼。

瑞帝扫了眼下方,眼神落到那和尚身上淡然说道“无慧和尚你来了,朕还道你一心向佛不管人间事了呢。”

“小僧虽身在佛门,但也身在这世间,如何能脱得了人间事,更何况是皇上的召令。”无慧恭敬答道。

“好了,此次召你来并非朕之意,是皇后之意,而且并非什么俗事,说出来也是件雅事,就是听你们谈经论道而已。”

瑞帝轻声说道。

众人皆讶然,瑞帝向来是务实之人,虽是以儒制国,但极不喜欢听人长篇大论,今日竟然有这等雅兴。

“你们都知道,朕是个粗人,谈经论道是你们文化人的事,朕只管将朕的天下治理妥当就行了。这些年,也多亏了你们这些儒学之士,我大瑞才有了中国该有的气象。”

“可是,最近,朕却听说腐儒害人误国,朕也不是很明白,所以召你们来说道说道,到底儒能治天下,还是佛能安天下,还是道能久天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