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宗师(1 / 2)

加入书签

“话说这,天下间,习武莫不盼先天;话说那,先天上,唯有宗师是最强。要问我,都有谁,小人不敢呼名讳;四大宗师我道来,前后绝非定序位:这第一位,崔家翁,塔林祖地长明灯;这第二位,王先生,龙场学宫无辈分;这第三位,田侠客,剑冢埋刃不埋恨;末一个,压轴的,在座诸位请见证:阿房宫,紫极殿,我大秦武帝万万年!”

“好!”

“说得好!”

“有赏!”

人声鼎沸的酒楼中,三寸短须的说书人刚起了个头,便引来一片叫好声。在朝阳初升的清晨里,仿佛带动了所有人的激昂与活力,热情洋溢。

广武军镇,作为大秦王朝掌控中洲与北荒之间的的重要枢纽,向来是大军镇压之重。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数十年光阴下来,总有不少军属人家,或因自愿,或因政策,最终在此定居。

整座广武军镇不置流官,全权赋予镇守都尉管辖。这等戍边重镇,说是一城半军属,也绝对不夸张。

然而军属也是人,也要生活,也要赚取钱财。虽然他们对于大秦的忠心与狂热的毋庸置疑的,但私下里与中洲行商做点生意,似乎也并不存在什么心理上的负担——即便在以严苛而名的秦法中,将官走私,乃是杀头的大罪。

酒楼里最为高档的一间雅阁里,一位神情剽悍,虎背熊腰的中年军官,身穿甲胄,闭目端坐。刀削一般的刚毅脸庞上,随着下面说书人的抑扬顿挫,也不由的不时露出满意和享受的表情来。

忽然,雅阁外传来一阵窃窃的交流声,随后阁门打开,一名亲随模样的青年缓步来到中年军官身边,附耳轻声道:

“大人,程掌柜有事求见。”

中年军官略显不满的皱了皱眉,不过还是轻吐一声:“准。”

随即,一位相貌平平的华服中年微微躬身入内,对着中年军官的背影恭敬行礼,然后递出一袋锦囊:“大人,这是我家主人紧急调配的一批货物,还烦请大人您亲自过目。”

中年军官终于睁开双眼,伸出一只手,接过锦囊,取出内中的帛书。

匆匆扫过几眼,中年军官眼皮一跳,随即将帛书收入怀中,淡淡道:“只是是一些马匪,何至于如此紧张?不过本都尉既然受命于陛下,镇守此处,自然也有责护卫往来商贾安全。毕竟军镇孤悬于西川之外,一切用度皆需自取,准许官商共济,也是陛下爱护军镇之意。”

冠冕堂皇的摆出了一切为公的姿态后,中年军官取出一块令牌,对着身边侍立的一位副官道:“任司马,就有劳你走上一趟吧。”

广武军镇,依照大秦的军制,设有都尉一名,总览全城军政事宜;下设军司马八名,作为副官将佐;每名军司马掌百夫长六名;百夫长又领屯长五名;屯长领伍长四名,伍长领兵卒五名。

点出一位军司马,也就意味着至少六百人的开拔准许,对于军镇而言,也是极大的动作了。

等到程掌柜和任司马都离开雅阁后,最初传递消息的那名亲信犹疑了一下,还是低声问道:“叔父,这北荒与中洲之事,我们坐镇其中,看戏也就是了,又何必动用兵马,介入如此之深呢?”

中年军官目光微凝,似是自语的喃喃道:“兵若不战,何以立功?将若不战,何以封侯?”

青年亲随悚然一惊,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

中年军官轻抚身上的锃亮甲胄,怅然低吟:“少壮入辕门,十年不解甲。临到生白发,刀钝刃已乏。一心赴沙场,枯坐老中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