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武陵县会战(二)(1 / 2)

加入书签

这种地雷用金属探测原理的探雷器根本不起作用,而用探针的话,不但麻烦,而且工兵会遭到冷枪、冷炮额外的打击。

实在没有办法,日军想出了用汽车拖着一个石碾子,一路压了过去,这才加快了行军速度。不过,数辆汽车遭到重型铁质地雷的毁灭后,日军采取了派小股部队迂回穿插的战术,迫使游击中队和机炮营不得不跟日军的小股部队纠缠,这才最终加快了行军速度。

眼见无法再延迟日军的前进步伐,两个加强游击中队和机炮营一狠心,不再对付日军的行军大队,而是集中兵力对付日军的穿插小队,数次包围歼灭后,完成了作战任务,回到武陵县修整补给。

1团2团3团4团已经全部穿过蟒丛山到安昌县的小路,隐蔽在吴起镇周围,等待战机,5团负责驻守吴起镇,监视安昌县日军联队的动向,6团则迂回到了日军的背后,在阳城周围等待战机。

山炮连的8门九二步兵炮已经全部归建,也在吴起镇待命,在刘贵的执意要求下,宋文星留在吴起镇,以应付未来战局的变化,他自己则亲自主持武陵县县城的防御。

2个机炮营和4个加强游击中队奉命进入武陵县城,协助泉口守备团防守阵地。为了防守武陵县城,后勤警卫连抽调了2个连的兵力接防泉口村。

柳树堡、陈家楼、青石镇分别驻守了守备团3营各1个连的警备部队,主力1营和2营,两个营的部队全部防守武陵县城的外围阵地。

这样一来,武陵县城集结了泉口守备团的2个营,3个机炮营,6个游击中队,总计24个连,4000多人的兵力。

虽然跟日军的进攻兵力相比,不算具有很大优势,但是日军的火力强大,拥有炮兵联队抽调的12门四一式山炮,联队拥有1个中队的4门九二步兵炮,3个大队中每个大队都有2门九二步兵炮,因此,共计拥有22门火炮的强大火力。

另外,轻重机枪的数量也远远超出武陵县的守备力量,更何况,日军还有飞机的支援。

不过,武陵县城也不是没有反击的力量,占领武陵县县城的时候,日军遗留下了4门38式野炮,虽然射程远威力大,但是太笨重,转移困难且无法拆卸搬运,就留在了武陵县加强守备力量。

刘贵在原先炮兵工事的基础上,专门又做了加固,另外安排炮兵精确测定了射击诸元。

为了更好的支援几道防线,在炮兵的建议下,在城墙下方修建了迫击炮防御工事。这样,日军反击的炮弹要么落到城墙上,要么落到工事前方,能有效的保护炮兵,更妙的是,这里不影响迫击炮的发射。

虽然如此,但防守的形势依然十分的严峻,要知道,日军的一个联队,往往是跟一个师,甚至1个军的中国军队对抗。

而这支拼凑的守城部队是否能顶住日军的进攻?能顶住多久?都是未知之数。

刘贵刚刚得到日军的进攻消息,就组织民众,开始着手构建武陵县城的防御工事,虽然是土木工事,但是有总比没有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