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皇庄的变革之道(2 / 2)

加入书签

看着眼前案牍之上满满的数据,赵山河长吐一口浊气,使劲伸着胳膊,拉了拉筋骨,从口中舒服的吐出一个长音“啊……”

王承裕从椅子上站起来,伸手锤着自己发酸发疼的老腰,对着赵山河说道:“靖远伯,咱们大明朝的子民还真是勤劳,距离上一次丈量田亩不过区区三年的时间,真定的荒地竟然被开辟出三千两百多亩。”

“土地多了有如何?百姓们还不是没有田可以耕种?”赵山河也站起来活动着腰肢,回应着王承裕的话。

“土地问题是各个朝代都无法解决的难题。古代先贤早已经想尽了所有的办法,还是无法从根本上根除土地兼并这类事情的发生。”王承裕叹息一声,摇着头无奈地对赵山河说着。

“王师,你说的没错。古代先贤整饬土地兼并的办法用了很多,不过都不能彻底杜绝土地兼并事件的发生。”赵山河一边说着一边从房间内来到庭院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顿时感觉神清气爽。

“靖远伯有何高见?”王承裕追问着。

“王师觉得商鞅与四公子相比较孰优孰劣?”赵山河没有回答王承裕的提问,而是反问了王承裕一句。

商鞅,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法家,一手促成了秦国的变法,使秦国从战国七雄中最弱的国家变成最强的国家。

四公子,“信陵君”、“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战国时期的“四大天王”,个个都是最显赫的贵族,是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不论在政坛还是在民间都影响力爆棚。

“毛遂自荐”、“鸡鸣狗盗”、“窃符救赵”、“狡兔三窟”等等都是四公子留下的传说。这四个人可以说对战国当时的局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四公子不如商君。”王承裕思索了一段时间,对赵山河说道。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赵山河点了点头说道:“四公子的表现与六国的灭亡其实有着必然的关系。四公子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六国偏偏进入一个怪圈,四公子所代表的六国贵族政治的能力越大,他遇到的掣肘就越多。”

王承裕听着赵山河的话,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商鞅变法的主要特征就是,剥夺贵族的权利,打通了平民布衣上升的通道。可是,靖远伯,不论是四公子还是商君,跟眼前的土地兼并有什么关联?难道你准备效仿商君进行变法?”

赵山河摇着头说道:“王师,商鞅给华夏民族留下最珍贵的财产不是变法。而是打破身份限制,建立契约共识的努力。正是因为商鞅打破了身份限制,所以秦国的国政才从与六国相同的贵族政治改变为官僚政治,与其说六国败在秦国军队的铁蹄之下,不如说六国败在秦国的官僚政治之下。”

王承裕听着赵山河的话,思索了一会,眼前一亮说道:“你的意思是在皇庄之中实行的制度效仿商君变法后的秦国?”

赵山河点了点头,抬头看着头上的蓝天白云,充满激情的说道:“皇庄、官庄的规矩是时候改变了,我准备效仿商鞅,在新的皇庄中扶持新的官僚,让皇庄出现新的气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