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第一次议会(1 / 2)
“除夕”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中记载说: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驱逐邪鬼。这就是“除夕”节令。
除夕号称“百节之首”,是旧年最后一天,因而有“岁暮”“岁除”“除日”“除夜”之称。又因为除夕也是新年的前一天,所以兼具“除旧”与“迎新”的双重意义。
这是甄乾在五峰列岛第一个新年,所以显得格外的隆重。
新罗国和倭国之间的战争还在持续,却阻挡不住人们过年的喜悦,一大早便开始忙碌起来,“插桃枝”、“贴春书”、“悬春幡”、“画虎头”、“书聻字”,好不热闹。
这里的“插桃枝”,是真的从桃树上摘下新鲜的桃树枝条,插在家里门户之上。
为什么要插桃枝?盛唐宰相张说在《岳州守岁二首》说得很明白:“桃枝堪辟恶”,也就是说,桃枝可以辟邪驱鬼。
桃树是早春植物,是春天到来、季节变换的标志性植物;同时,桃“易植而子繁”,果实多多,是带给人们丰收的植物,所以还有多子多孙的祝福之意。
传说夸父追日,渴死之后,“其杖化为邓林”,“邓林”就是“桃林”。夸父逐日的目的,是追求太阳永生不死的秘密。所以,夸父最后化成桃林,是夸父以另外一种形式获得了永生。
桃,因此成为吉祥的植物,有了长寿之意,所以,古人生日喜欢寿桃。
还有,“插桃枝”要注意,一定要摘取桃的东南枝、或东南方向的桃枝,才会有避邪驱鬼的作用。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为东南方向是向阳的方向,该处桃枝接受日光较多、阳气更重的缘故。
“贴春书”和后世春联差不多,又叫“春帖”,用纸制成,上面有五言或七言绝句,内容一般与过年、春节、春季有关,然后粘贴于门、窗、帐、屏风等处。
“悬春幡”,就是青色小旗。唐人认为,服用器物应顺时而变,春天的色彩应为青色,所以青幡是春的象征。
“画虎头”、“书聻字”,为什么画虎头?因为虎吃恶鬼。这种说法源自《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
那为什么要书“聻”字?正式解释是,“人死为鬼,鬼死为聻。鬼之畏聻,犹人之畏鬼也。”
书“聻”字,鬼都会害怕,所以也可避邪。
这就算当时的门神了,至于后世人喜欢的秦叔宝和慰迟公门神,这时候还没有出现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