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琢磨不透帝王意(2 / 2)

加入书签

“圣上反悔了?”

沈鲤摇了摇头:“倒是没反悔,不过老夫终于知道他为何让你不要再闹了……”

李秘一脸疑惑,沈鲤却是继续说道:“圣上今日朝会上跟朝臣们做了一桩买卖……”

“做买卖?”李秘更是一头雾水。

“是,圣上已经让步,让大皇子替天子出征,但条件是,内阁必须奉诏,答应三王并封!”

“三王并封?”

“对,同时封大皇子朱常洛、三皇子朱常洵和五皇子朱常诰为王。”

李秘听着更是迷惑了:“这不是好事么?大皇子被封王,岂不是离东宫之主更进一步了么?再者,想要替圣上出征,总要有个名分不是?”

沈鲤闻言,也是哭笑不得,朝李秘道:“圣上不过是故技重施罢了……”

“故技重施?”

“是,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到底还是没有认可大皇子啊……”

李秘越听越糊涂,沈鲤也不再卖关子,一口气将当年之事说了出来,李秘才恍然大悟。

张居正被清算之后,内阁首辅也开始换人,名臣申时行等接连上任,到了王锡爵任首辅之时,朝臣便提出要皇帝立储。

皇帝说朱常洛还小,等十年过后,就举行册立大典,其实是在拖延时间。

到了前几年,皇帝终于是捱不过朝臣的逼迫,便拟定了一个方案,要将长子、三子和五子一并封王,让内阁拟旨颁布。

用朱翊钧的说法是,皇后虽然现在没有生育子嗣,但还年轻,说不准甚么时候就生个儿子出来了。

照着规矩,无论大小,皇后生出来的便是嫡子,要封太子,那也是皇后的嫡子才有资格,可若是将朱常洛封了太子,皇后生出儿子之后又该如何遵守规矩?

所以将三王并封,虚太子之位以待皇后,若到时候皇后实在生不出儿子,再从三王之中选一个。

这说法虽然很合理,但朝臣们却看出了朱翊钧的用意!

朱常洛比朱常洵的优势就在于长子的身份,如今朱翊钧用皇后有可能会生育为由,分封了三王,就等于剥夺了朱常洛的优势,到时候他就能够名正言顺从三王之中挑选有才能的,比如朱常洵!

朝臣们看穿了他的心思,便如何都不愿奉诏,那圣旨就在内阁里头封着,可首辅王锡爵终究还是妥协了,内阁最终奉诏!

然而朝臣们却不答应,他们认为王锡爵屈服,是文官们的耻辱,辜负了朝臣们对他的期望和信任,朝臣们纷纷发起奏章,弹劾王锡爵,王锡爵也最终落马,三王并封最终没能得逞。

王锡爵是个不错的能臣,任内有不少大功绩,一世英名虽然不算毁在这个奉诏的事情上,可却在最当打的时期,落寞退出了朝堂。

朱翊钧曾经几次请他起复为官,但王锡爵与朝臣们的分歧实在太大,在文官集团里头待不住,也只能作罢,换上了赵志皋等人。

沈鲤这么一解释,李秘也是恍然,本以为是好事,没想到朱翊钧终究还是没有认可朱常洛。

而沈鲤也提到,朱常洛也就去年前年才开始读书,这也一度让李秘感到非常的震惊!

不过事已至此,只怕双方都必须做出让步,朝臣们不同意三王并封,朱常洛就不能替父出征。

只是权衡一番,若朱常洛在出征过程中表现出众的话,也算是增加了筹码,而且替父出征本身就是奠定身份的一个举动,或许朱翊钧提出三王并封,只不过是不愿意输给朝臣罢了。

他是个要强的人,堂堂皇帝,圣旨都让你们给打回来,寻常圣旨也就罢了,老子连自家继承人都无法自己决定,所以才与朝臣们怄气了这么多年,没道理一下子就低头认输了的!

或许这个决定也只是恶心一下朝臣,赢回自己的面子,可无论如何,朝臣们到底是心里有个疙瘩的。

接触了这么多次,李秘也越是看不懂朱翊钧这个人,所谓君心难测,大抵如是,他对朱常洛的态度到底能转变到何种程度,也只能盼着朱常洛的表现能够让朱翊钧满意了。

可也难保朱常洛出征期间,朱翊钧不会对朱常洵等人做其他安排,而且沈鲤也说了,分封之事也不是马上要去办,至于到底如何,也要静观其变。

无论如何,在朝臣们以为取得胜利之时,朱翊钧用这么一手,向朝臣们证明了一个事情,任你们再如何闹腾,你朱爷爷到底还是你朱爷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