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丨越国黄昏(1 / 2)

加入书签

众将听完勾践撤军命令全军拔寨而起,欲撤回会稽。然而此时吴军已追杀至檇李。

勾践忙吩咐手下曳庸率领军队断后,自己先行撤退。

夫差见越国军士只剩得些老弱残兵,完全不放在眼里,忙叫所有将士发起总攻!

曳庸所率残军怎是吴国骁勇之师对手,如散沙般被吴军冲散。曳庸见败势难转,亦率残军撤退。而夫差则依旧紧随其后,步步紧逼。

此时勾践已退至会稽城中,又见曳庸率残军逃至城下,泪湿眼底,开门而接。

一旁的范蠡却早已猜到此败局,只因勾践一意孤行,未听其劝阻。且不能知人善任,竟用好大喜功的石买。

但若勾践亲自率军侵吴,亦难有胜算。毕竟吴国戮力同心,皆有报仇之心。而越国这几年却把精兵都给荒废了。

越国残兵刚入城,随后的吴军就已经追至城下。

夫差望着城上的勾践笑道:“勾践小儿,还不早日开城投降?否则寡人定当挥兵攻城,城破屠城十日以报先王之仇!看你越国还敢不服我吴国!”

范蠡见败局已定,不忍看着吴军就此攻下城后屠杀,怜悯城中苍生,眼角滑下怜民之泪。

一旁文种如坐针毡,心生惶恐。叫将士们死守,又与勾践谈论如何是好。

如今越国灭亡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罢了,只看勾践是否愿怜惜生灵而出城投降。

此时天色已晚,吴军在离会稽城五里处安营扎寨,准备过了今晚便攻城。

「会稽城东曹娥江溶洞之中」

此时与无名氏已学有多月的蒋义,如今也算是学有所成。所学兵法都能游刃有余,挥洒自如。

无名氏得范蠡所送书信,得知吴军已攻至会稽,知越军败局已定。

听得此消息,洞中三人最担心的便是范蠡安危。无名氏与其私交甚好,西施也受他照顾才能挽回性命。而对于蒋义来说范蠡更是他的结义兄弟。

无名氏知此后彷徨不定,却又有解救之意。忽心生一计,言笑自若道:

“天亮后吴军便会破城,勾践若再不投降,夫差破城之日便是会稽城百姓葬身之时。

明成,而今你已深悟为师所教兵法谋略,现在是将你所学发挥的时候了”

蒋义听后心领意会,但未作出回答。只是赶忙进屋中整理所行之物,一切尽在不言中。

片刻之后,直见他将包袱背在背后,黯然神伤望着昔日爱慕之人。半晌才吐出一句话道:“夷光,兄长此去不知何时才归,心中最放不下的便是你,珍重!”

西施亦是触目伤怀,明知他此去会稽危机重重,却也无法阻拦,悲欢离合之情油然而生,上前拉住蒋义的手,望着他许久未说出话,眼眶之中则落下沉痛的泪水。

“兄长,此去定要平安归来,如今此世只有你是我最亲之人了,若兄长......”西施尚未说完话,便泣不成声。

“夷光,莫要再做傻事,为兄定当全身而退!”

蒋义用手将她泪水擦拭去,未作过多回答。他知道如果自己就此离去,西施便会再做傻事,不为别人,只为自己此世最在乎之人,他也要活着回来。

简单与二人道别后,直飞奔外面,牵出郑旦所借那匹骏马。直听到一声‘驾’后,壮士与骏马一同沿江飞奔往上游,越行越远,直至消失。

西施在洞外看着他那背影,默默地挥手作别。不知此一去何时才能归来。

时已至寅时,蒋义快马驶至若邪溪边。夜色昏暗漆黑一片,此世没有路灯,虽有月亮在空中照亮,却也只有一丝亮意而已。

他忽然想起当年沈文与沈彬二人所赠手电筒,随即拿出将此固定在马头之上,再借着水面上泛起的月光顺利前行。

骑至一座桥上,他往西边望去,见有军营中的灯火,无法辨清是哪只军队,又用望远镜向前探去。

看见吴国旗帜于灯火之中飘扬,军中之人如狼似虎,且戒备森严。

如此一来若想直去会稽便困难重重,必须得绕道而行。为了赶在太阳出来前骑至会稽城中。他猛得往马上拍打,加速前进。以疾如雷电般速度绕着吴军营寨奔跑。

在这万籁无声的漆夜之中,怎会听不到马蹄疾驰声,虽离吴国军营有一千多米的距离,最终却还是被吴国的士兵听见。

吴军以为是越军想趁天黑夜袭,便派斥候向发出马蹄声之处赶来巡查。

蒋义听得远处有一伙人骑马疾驰而来,猜到自己行踪已经暴露。惊慌失措间不知应该前往何处躲避。

但若要想进会稽城,必须得绕过吴军营寨才能进去。如今方圆数十里之内皆是吴军,已经无法再前行,若再向前定会被吴军所擒,现在只能先退后再从长计议。

吴军斥候见此并无越国士兵,以为是错觉,只追了一里多路便回营寨。

时已至卯时,皓月渐渐散去,此刻正是日月交晖之际,若不能赶在天明之前及时进城,那么一切都为时已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