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酒宴生变,帝王赐婚(2 / 2)

加入书签

阿史那古丽见这东西有些诧异不解,问道:“皇帝陛下,此物是什么?又有何用处?”

宣德帝道:“公主不是嫌方才的律令麻烦吗?那么咱们便换一个简单点的,这东西抽出来便好,说着宣德帝抽出了一支银签,上面写着乘肥马,衣轻裘,衣服鲜好,处十分。”

言罢,宣德帝一笑,忽然将目光落在薛珩的身上,“看来今夜这衣服鲜好非楚王莫属了,众卿以为如何?”

下面的人纷纷附和,“陛下所言极是,今日楚王这一身实在是光彩照人,这衣服鲜好,说得不正是他吗?”

“是极是极。”

于是充当律录事的陈德的宣道:“既然一致认为楚王便是衣服鲜好之人,那便请楚王自饮十分。”

觥录事上前,在薛珩的杯中里替他倒满了满满一杯酒。

见此楚王一笑,随后摇了摇头,爽快饮下一杯。

阿史那古丽见此目光一亮,拊掌叹道:“这个有趣,有趣,比方才的有趣多了。”

宣德帝让宦官端着那论语玉烛银筹筒让在座的人挨个抽。

最先是由太子来抽,他抽到“后生可畏,少年处五分。”

陈德见此上前,笑眯眯道:“在座各位谁人年纪最小,罚饮半杯。”

最后一个年仅十二的小郎君饮下了半杯酒。

阿史那穆尔抽到一个“择其善者而从之,大器四十分!”

这下众人的面上不由浮现出兴奋的神色。

阿史那穆尔不懂,只能问道:“此签是什么意思?”

陈德道:“小可汗抽的这条有意思,在座的各位,谁人酒量最大,需罚饮四杯。”

此言一出,便有人道:“那这四杯该是小可汗喝无疑了,他是出了名的大器!”

说这话的自然是胡人。

南秦这边有官员表示不服气,有人说“楚王大器,千杯不醉,这四杯该是罚他才是。”

最后陈德面带难色,请示宣德帝。

宣德帝道:“依朕看,既然二人皆是大器之人,不若一人各饮四十分。”这是在说,两人各喝四杯。

最后两方争执不下,楚王和阿史那穆尔各自喝了四杯。

很快,男宾那边一轮了一番,终于轮到女宾这边了。

宁玖看了眼宦官捧到她跟前的论语玉烛银筹筒,而后摸出一根签文,“己所不欲,不欲勿施于人,放。”

对面盯着这边的宁晟和宁珏不由松了口气。

若不是圣上旨意言明不得缺席,他们说什么都是不会让宁玖来赴宴的。

眼下他们二人自是希望宁玖少沾酒水。

阿史那古丽见宁玖什么都没喝,很是诧异,“这这是怎么回事?为何不罚她喝酒?”

陈德解释道:“宁六娘子抽中的是放,这放便是放过了。”

阿史那古丽不由愤愤,这宁六娘的运气还真是好,竟什么惩罚都不用受。

宁珊抽了一个“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录事五分。”

陈德面色愁苦,阿史那古丽不由哈哈一笑,“快,这个我知道,你们两个录事一人各饮一半。”

阿史那古丽等了好半晌,终于轮到自己抽了,她抽了一个,“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自饮十分。”

阿史那古丽指着这自己的签文,“这是要我自己喝一杯?”

陈德点头。

她不甚在意,“一杯而已。”说着将一杯酒一饮而尽。

几圈玩下来,论语玉烛银筹筒的签已经被抽得差不多了,于是便有人提议换个更容易活跃气氛的来。

最后决定行‘抛打令’,也就是击鼓传花。

宣德帝指定了一被蒙着眼睛,堵住耳朵的宦官在大殿中间,而后让他开始击鼓。

同时另一个宦官拿着了彩绸扎成的花,开始在人群里传。

很快,鼓声一落,便有人受罚。

绸花落入了端王的手中,他自罚一杯。

众人觉得罚一杯不够,于是便提议多罚一些。

陈德便在下一局开始前道:“此局得绸花者,自饮五杯。”

随着鼓声的越来越响,气氛也越来越高涨,在场的人唯恐最后的花落到时候自己的手里,接到绸花时都仿佛烫手山芋般的将花扔出。

终于,那彩绸扎成的团花落在了阿史那古丽的手中。

阿史那古丽听鼓声越来越响,仿佛就要停止,神情不由一凛,目光落在了宁玖的身上。

只见阿史那古丽拿到绸花不但不传,反而牢牢地捧着。

众人正觉诧异,便听鼓声忽地一停。

阿史那古丽一直注视着击鼓宦官的动作,就在鼓声动作停下的前一刻,她将手中的花一抛,便直直抛到到宁玖的身上。

绸花落入宁玖手中的同时,鼓声停止。

阿史那古丽面上十分兴奋,指着宁玖道:“花落她的手中,这一局她必须饮五杯。”

宁玖旁边的宁璇面上掠过几分担忧的神色。

对面宁珏和宁晟眸中面上也是有些担忧,宁玖身子还未大好,不宜多饮。

首座上宣德帝的眉头也不由微微皱起。

这个突厥公主还真是肆意妄为,竟如此没有眼色。

宁晟忍不住起身劝道:“陛下,小女前几日染了风寒,身子还未大好,这五杯实在是太多,不若这样,她饮一杯,余下的四杯由我代饮。”

这下阿史那古丽不乐意了,他看着宁晟不由得道:“据闻你们南秦人最是讲究信誉,那句话怎么说的,是了言必出,行必果。既然事先都说了得到花的人要自饮五杯,宁将军为何还要出面干扰,岂不是言而无信?”

宁晟眉色一厉。

方才分明是阿史那古丽故意为之,真当他是瞎子吗?

薛珩落在阿史那古丽身上的目光也有些沉。这个突厥公主,是故意想要针对宁六娘的。

宣德帝道:“不若如此,朕赐酒一杯,宁六娘有病在身,便饮下朕赐的这一杯酒如何?”

皇帝都亲自开口说话了,众人明眼都看得出他是有意偏袒宁玖,但即便如此,也没有人有异议。

突厥小可汗不满的看阿史那古丽示意她适可而止。

阿史那古丽不由得摸了摸鼻子,只好点头道:“好,皇帝陛下所言有理。”

方才宁玖喝的酒水都是袖子遮住酒杯,随后看似饮下,实则是将酒倒在了自己旁边的地上。

但眼下是御赐的酒水,宁玖自然不敢耍小动作,只好当着众人的饮下。

酒过三巡,突厥小可汗忽然对上首的宣德帝道:“尊敬的南秦陛下,我有一事相求,还请陛下务必应允。”

他话音一落,众人的儿目光便不由得落在了他的身上。

宣德帝点了点头。

阿史那穆尔的目光忽然落在了对面的宁珊脸上,他的眸中满是深情浮动桥,“我对东阳侯府的宁二娘情一见钟情,如今已然情根深种,希望陛下能够成全我的这个愿望,让我和她二人成就一段姻缘。”

宣德帝故作诧异道:“你对宁二娘一见钟情?”

突厥小可汗忙点了点头,表情一副诚恳。

“宁二娘天姿国色,我对她一见倾心,还望皇帝陛下能够满足我的这个愿望。此次我来南秦本意想要求娶南秦的公主,但见到宁二娘之后,我才知道,她便命中注定要与我相遇的人。”

说着说着,阿史那穆尔目中的深情几乎都快要溢出来了。

沉吟了半晌,宣德帝道:“好吧,既然小可汗有如此愿望,朕又岂能拂了你的意。不过在此之前还需问问女方的意见。”

说罢,他故意询问下面的宁濮,“宁卿,你可愿意将女儿许配给小可汗。”

宁濮今夜心神不宁,一直在等宣德帝发话。

眼下自然是卖力表演道:“多谢陛下,臣对臣女的心意也有所耳闻,她似乎对小可汗也是很满意的。若陛下愿意赐婚,臣绝无二话。”

宣德帝点头,“哦?竟有此事。朕素来不是乱点鸳鸯谱的人。”又对宁珊道:“你可愿与小可汗极成就一段佳缘?”

宁珊故意低头看,似乎有些羞怯,实则她的双手握得很紧。

“自古婚姻大事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二娘不敢置喙,全凭父母做主。”

宣德帝笑道:“这样瞧着,似乎双方都有意啊。”

“既然如此,朕便应下这个要求。不过小可汗身份贵重,既然你对宁二娘情根深种如此,朕便将她封为长乐县主,赐婚于你,日后再择良辰吉日与小可汗完婚如何?”

阿史那穆尔一脸兴奋,仿佛终于得偿所愿,连忙回道,“多谢陛下,多谢陛下。”

宣德帝摆了摆手,哈哈大笑,随后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正好既然今日突厥小可汗提起此事,那朕不妨在这么多人的见证之下,也宣布几个重要的事情。”

闻言,在场的众人不由得相互对视,以目光示意。

宣德帝这话看起来并不像临时起意,倒像是早有准备。

可今夜,他要宣布什么事?

坐在宣德帝身旁的王贵妃等人心中忽然浮现出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宣德帝道:“朕的几个儿子也正值适婚年龄,恰好今日南秦众多贵女也在此。朕促成了小可汗的一桩美事,自然也不能耽搁了朕的几个儿子的终身大事。”

此话一出,激起千层浪,下方众人面色惊骇,议论连连。

宣德帝今日竟要给几位亲王赐婚,怎么之前一点风声都没有?

而比起下方众人的惊骇,此时最震惊的便是晋王齐王等人。

二人齐齐给了自己的母妃一个眼神却发现对方皆是,蹙着眉摇了摇头。

宣德帝竟然连身边的妃嫔也未透露分毫便要给他们赐婚,这简直……

齐王想了想,不由咬牙上前,面上笑着道:“儿还未及冠,这婚事目前暂且不必着急。”

齐王可以以年龄为托词,但是晋王不能,于是他只能和齐王站在一条线上,“齐王尚未及冠,这婚事的确不用着急。”

王贵妃也道:“陛下,这选妃一事事关重大,不若再——”

崔淑妃附和,“是啊,赐婚这事——”

宣德帝打断道:“朕已有主意,你们无需多言。再说,这及冠是早晚的事,他们几个身旁正妃迟迟未定,说来也是朕这个做父亲的疏忽,今日朕便为他们几人亲自赐婚。”

宣德帝的语气十分强硬,不容拒绝。

齐王和晋王的面色微僵,心知今日宣德帝这是铁了心要为他们赐婚。

而一旁的端王则是有些幸灾乐祸。

想想也是,宣德帝偏爱太子,必然不会对齐王和晋王二人的婚事上心。

太子……

思及此,端王的面上忽然掠过一抹慌色,几乎是下意识地将目光落在了对面的宁玖面上。

宣德帝此番赐婚看似突然,想必已然在心中筹谋已久,他对齐王和晋王不上心,必然不会专门挑时机来给他们添堵。

除非……今日之事事关太子。

很快,陈德便将宣德帝事先准备好的圣旨宣读于众。

“梁国公府崔氏四娘,德行有嘉,温雅贤惠……特赐予晋王。”

“荥阳郡公府郑氏三娘,秉性柔嘉,娴雅端庄……特赐予齐王。”

坐在女宾位置上的崔婉和郑娴二人也十分震惊。

尤其是郑娴下意识的往王四郎的方向看了一眼,眼眶都红了。

怎么会?圣上怎么会如此突然地将她赐给齐王?

这两道突然而来的旨意本已足以让众人震惊,未想这最后一道旨意让众人更加震惊。

“东阳侯府宁氏六娘,温良恭俭,明德惟馨,实乃宗妇之典范,堪为太子良配……特赐予太子。”

宣旨的声音落下,全场不由自主的静了下来。

薛珩闻言眼眸微睁,下意识握紧了酒杯,指骨泛白。

忽地,他朝着上首的宣德帝看了过去。

宣德帝却好似并没有看到他的眼神,目光定定地看着前方,又似乎什么也没看,有些虚无。

薛珩本以为昨天宣德帝已然将他的话听了进去,未想……他的唇畔下意识地勾起一抹讥笑。

笑自己妄自尊大,不自量力。

凭什么,他以为他求,宣德帝就会应?他虽是他的兄长,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帝王啊。

郑氏母女二人正兀自沉浸在宁珊受封县主的喜悦中,未想下一秒宣德帝竟将宁玖赐给了太子。

这……怎会如此?怎会如此?

此时此刻,太子也十分震惊。

他听到宣德帝的旨意之后,便下意识的往对面宁玖的方向望了一眼。见宁玖姿容不俗,气质自华,眉目明丽,光彩照人……

太子打量宁玖的同时,宁玖的目光也往太子的身上去了,不期然的,太子和宁玖二人的视线在空中相遇。

二人视线相撞,宁玖并不慌乱,对他一笑,淡淡的点了点头,随后便移开了视线。

反倒是太子,偷看对方被抓了个正着,耳尖有些微红。

方才和宁玖对上视线的那一瞬,他的心跳得有些微快,有种异样的感觉在脑中浮动,他心中觉得,宣德帝为他选的这个太子妃似乎还不错……

薛珩一眼看到的便是宁玖和太子眉目相对的画面。

宁玖朝太子浅笑,太子有些窘迫,耳尖泛红……

他忽觉心头发堵,十分涩然,喉咙仿佛堵住什么东西一般叫他说不出话来,难受异常。

薛珩落在宁玖身上的目光有些热,似是有所感,宁玖悠悠抬眸,眼风朝他这边递了过来。

------题外话------

注意:本章涉及的行酒令,参考的唐朝定居指南,有兴趣可以去看看这本书~至于涉及诗词当然是先贤们的智慧。

最后明光殿是汉的一个宫殿名,我觉得名字好听,就用在了此处——感谢——

1Jun夏秀才评价了本作品

2拂凉宴秀才投了1张月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