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大逆不道(2 / 2)

加入书签

唯独不协调的是,东南省第一任省委书记是个从东北一路打过来的抗联干部,他看不惯南方资本家的木梁大宅,下令拆平了二十余栋老宅,统一盖起了七套俄罗斯风格的二层小洋楼,专门作为当时省委七名高级领导的住所。

当初规定,只有省级领导,才有资格住进小洋楼。直到七十年代末期,这项规定都执行得很好,丝毫没有突破或变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省级领导几十年间,换来换去,也就那么几个人,这个走了那个来了,七套小洋楼基本够用。

改革开放以后,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一批老干部退下来,进了顾问委员会。人不在位了,级别却在,待遇不能变。因此,新上来的省级领导,就住不上小洋楼了。

为了解决这一难点问题,省委便又修了一个别墅群,让退下来的老干部们来住。

可没过几年,这个别墅群又是人满为患,关键在于有些领导人员虽然下来了,还享受省级领导的待遇,甚至有些人,退位之前是副省级,退位时还往上升了半级,享受正省级待遇。

这个待遇,其中极其重要一项,就是住别墅。

还有就是,领导去世了,遗孀还在,总不能人走茶凉把老太婆往外赶吧,因此,别墅不够住成了常态,不得不修了第二个别墅群。

为了区分,第一个别墅群叫甲区,第二个别墅群叫乙区。

如此一来,退位领导和在位领导,待遇上便没有了太大的区别。

不过,在位的省级领导加上排名靠前的常委才有资格住小洋楼,这个规矩没有变。

排名靠后的常委们只能在甲区和乙区见缝插针,和退下来的政协人大的老领导做邻居,而老领导们对新领导的待遇越来越好心存不爽,便会自觉不自觉地要起到监督的作用,这么一来,新常委们有时候便会感觉到诸多不便,甚至有点别扭。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省委办公厅又想了个办法,在位的常委,除了在甲区火乙区有一套别墅之外,还在莲花宾馆有一套单独的错层式楼房,面积比别墅小一点,名义上为了方便现任领导在晚上处理一些公务而不会受到家属的影响。

莲花宾馆是早先的省委招待所,有后门和省委家属大院相通,另有侧门与莲花湖公园相连。除了几幢大楼,还有一组独门独院的错层楼房,并没有延续下去叫丙区,而是叫贵宾楼,以示与领导们居住的别墅有所区别。

中央首长来东南省,一般安排住在贵宾楼。

省委在位的几位常委领导,在小洋楼、甲区、乙区的别墅是和家属一起居住的生活用房,而在贵宾楼还分配有一套错层式楼房,用于晚上办公或接待。

林国栋是从中央组织部下来的,办公厅原本在乙区分配了一栋别墅,他却没同意住进去,理由是他没带家属来,只一个人却占了两套起居用房,还要安排至少两个内勤人员,所有生活和办公设施都得准备两套,太浪费了。

他说,住在贵宾楼的错层式楼房里,他这个单身汉的生活办公都可以解决。

不过,叶庆平却说,林国栋嫌麻烦不假,但更是为了图个清静。

按他的级别,也有资格住进乙区的独栋别墅。但住进去之后,就要和其他的省委常委以及老领导们做邻居,每天进进出出彼此都不方便,不如独自住在贵宾楼里自在。

这也是为什么省委书记和省长的小洋楼分隔在大院的东西尽头,彼此不打照面的原因。

车到到省委家属大院的门口,楚天舒自动下车,走向警卫室。

这种警卫森严的高干住所,别说出租车,就是一辆没有通行证和预约的宝马路虎都得老老实实停在侧门,乖乖下车登记。

楚天舒出示了身份证件,说:“我们是来见林国栋部长的,有预约。”

警卫室的警卫冷冷翻开预约记录本,脸色稍缓,查验了楚天舒的身份证件,又将登记薄递给他,指了指签字处。

楚天舒笑了笑,签字完毕,开车朝大院内而去。

灯光下,院子里花团锦簇,道路两旁是精致的澳大利亚草坪,不远处有两个足球场大小的人工湖,清澈的湖水泛着微波,湖中央有一道凉亭,凉亭东面正对着几栋俄罗斯式样的小洋楼。

楚天舒看见了,不由得肃然起敬,因为住在这九套小洋楼里的少数几个人却掌握着东南省数千万人的命运。

车穿过大院往后面的贵宾楼而去,楚天舒突然冒出来一个匪夷所思的念头:我什么时候能带着晚晴和孩子住进这几栋小洋楼呢?

这个念头虽然只是一闪而过,但着实把他自己也吓了一跳,恍然有一种大逆不道意欲篡权夺位的感觉。

不过,就是这么一个闪念,却让楚天舒埋在心里的追求具体化了,那就是努力奋斗,争取早日带着老婆孩子住进小洋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