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1 / 2)

加入书签

魔法师之间的竞争,在短期内并不会有特别的影响,一些非常优秀的人,还是愿意选择去枫叶城上学,毕竟这所学校已经成立七十年的时间,蜚声域外,属于名校,而居鲁士虽然名声大噪,同时他们祭祀一族的传奇经历也让所有部族感到好奇,但毕竟还没有真正的试验过,属于有名声,但还没有让人们信任的程度,因此在这一批的招收中,枫叶城还是招收到了最多的好人才。

但居鲁士也不差,依靠着自己的战斗理念和成为魔法师的吸引力,不少人才也纷纷涌入他的门下,成为浅草城的子弟,双方之间算是比较平和的度过了这一次的招生考试,而在这之后,双方之间的发展也开始出现不同的轨迹,枫叶城依旧以理论为基础和主导,而居鲁士则是以战斗为主导。

而在这个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伤亡,在居鲁士看来,要成为一名战斗法师,待在教室里面读书是不行的,必须要经过施展才能够发展出真正的属于自己的理论,这也是他选择浅草城的原因,在浅草城的附近有一大片的原始森林,其中包括着许多非常凶猛的野兽,正好可以拿来给这些学徒们练手,而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有不少学生受伤,甚至是丧命。

在居鲁士看来,这并不算什么,就算是他们自己部落内的人员,训练过程中死亡也是非常常见的,不经历这些困难和艰险,又怎么可能成为魔法师呢?但居鲁士的这种做法却让学生的家长完全不能够理解。

在他们看来,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把学生都培养死了,这算是什么学校,简直是谋财害命,尤其是对于一些有权有势的家长来说,他们把孩子送过来是学习魔法的,可没说要让自己的孩子死在这所学校里,这让居鲁士承受了不少的压力。

而在这段时间里,枫叶城的魔法师们自然也在一旁说着不满的话,对于他们来说,居鲁士的做法无疑是野蛮的,就像易魁洛也有战士学校,专门培养骑士和武士,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没见有什么学生在学校里面死亡啊。

虽然这些人终究是要上战场的,死亡是必须要亲眼见证的,但学校毕竟不是战场,在这里可以流血,可以流泪,但是不能够丢掉性命,这是原则和底线,而居鲁士培养的方法,未免太过于残酷,而他的功效却还没有展现出来,这些枫叶城派系的魔法师们,自然反对这种不道德的训练方式,甚至呼吁王室取缔这一魔法学校,将其中的学生安排到枫叶城来读书。

这段时间,让居鲁士和他的祭祀一族非常被动,每天都有学生退学,社会上对他们的排斥也显而易见,毕竟他们的名声本就不好,当初作为血族的走狗,可是给各个民族带去了深重的灾难,如今双方见面不打架,完全是看在人族的面子上,这才算是勉强接纳了他们的存在,如今既然发生这样的事情,自然是拿来大做文章。

在那段时间里,各个大报纸,几乎连篇累牍的报导着有关于浅草城魔法学院学生死亡的时间,这让居鲁士和他的伙伴们承受了极大的舆论压力,这是居鲁士没有想到的,直到这一刻,他才意识到,易魁洛和暗夜人王国并不是同一个国家,他们在根本上,就是不对的。

当初他们在自己部族内进行训练的时候,死亡数量比这还要多得多,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两到三个人因为意外而死去,或者是在丛林之中碰到无法对付的凶兽而死亡,根本不会有人在乎他们的生命,当居鲁士来到易魁洛的时候,他本也是这么想的。

虽然易魁洛是一个新的王国,但对于人命的尊重,恐怕是低于对强者的尊重的,而在这方面,居鲁士显然看错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命也显然变得更加重视,而不再是像以前一样如此的漠视,同时学校这一机构与暗夜人王国也不同,他主要培养的生力军,而不是训练营,要的不是士兵,而是能够思考的聪明人,因此居鲁士的这种训练方式必然就会被所有人排斥。

这也让居鲁士开始反思这种训练方式,但祭祀一族对于这一点显然非常坚持,在他们看来,作为魔法师,他们是要上战场的,是要去战斗的,面对死亡怎么可以胆怯,那些人看到自己的孩子死去,这又有什么问题,哪个训练是不死人的呢?

要想获得力量,自然需要付出代价,在他们看来,这完全是没有问题的事情,因此坚决不愿意改变,居鲁士自己也是这样的态度,但看着不断减少的学生,他还是不能够无动于衷,毕竟优秀的学生越来越少,那么未来培养出魔法师的数量就必然会减少,这对于如今草创的浅草城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在这一点上,在大的原则也必须让步给现实。

因此在经过两个多月的发酵之后,居鲁士代表祭祀一族对那一位学生表达了歉意,同时答应将会对这位学生的家庭进行赔偿,并且保证,从此之后的训练,将不再会涉及到生命,如果有就交给法院直接进行办理,这才让社会的舆论稍微平和一点。

但这样的做法也引起了祭祀一族内部的不满,其中好几位在看到这一结果之后,纷纷表示失望,在他们眼中,祭祀一族作为曾经暗夜人王国的巅峰战力,如果连训练学生都要畏首畏尾,这着实不是正常的道路,这些人最终选择离开了浅草城,带着愿意跟随自己的弟子,直接前往另外一座城市,创办属于自己的魔法学徒学校,其地点位于如今的基辅行省小城,塔尔米亚,一座人口不过五千人的城市,位于东部边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