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六章:倒大霉的王家(2 / 2)

加入书签

这活儿你爱干就好好干,不想干,有的是人接替你的位子。

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培养了多少的人才?不管是朝堂官员还是军中,只要有人掉下去,就立马有人补上来,五品以下官员直接上任,五品以上的官员空缺,那就要给在朝中勤勤恳恳数年的官员一个晋升的机会了。

现在的局势,官员们也应该清楚,所以更应该战战兢兢的在自己的位子上做好事情,不然,取代他们的人,可从不会少。

现在已经不是那个看你出身是不是名门望族的时代了,经过了贞观朝,现如今已经是永辉朝了。

李承乾这么明白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殿中站着的大臣们都不敢说话了。

军中的将领是如此,他们的位子,也是这样。

谁说不是呢?

现在东山县的书院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已经是昭然若揭了,有了东山县的书院,朝廷不再会缺人才了,那里要什么样的人才没有?

现如今的世家都开始有些后悔,若是在当初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就开始着手打压,也就没有今天陛下能够肆无忌惮的对付世家官员的局面了。

可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书院已经逐渐成熟了,陛下的心思也显露出来了,这个时候再去打压书院,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儿,而且,谁都没有想到,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竟然可以发展的这么快,仅仅就几年的功夫,就已经超越了国子监。成为了大唐首屈一指的书院。

说到底,还是钱的力量啊,要是没有钱,哪儿能发展的这么快。

玄家的财力,太过雄厚了。

一想到这里,在场的三省之中出身世家的官员心里就在琢磨,世家都不干净,难不成玄家就是干净的?想要阻止玄家崛起发展的念头,从玄家的账目上下手查看,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

他们谁都不相信,玄家就真的这么干干净净的一点儿毛病都查不出来。

这么多的家财,都是哪儿来的?看看东山县庄子上吧,一笔一笔的银子砸下去,寻常人家,建造一处宅子就耗费家底儿耗费的差不多了,玄家且不说在庄子上,就是在长安城之中,就有收购了四处坊间的地皮,不断的建造宅子,就算是把宅子卖了,赚钱,那庄子上的书院又怎么说?哪儿来的这么庞大的数量的钱财?

要知道仅仅东山县砸下去的钱财,应该可不比当初太上皇修建这大明宫的钱少。

当初修建大明宫,官员的俸禄都要发不出来了,再看玄家,在庄子上花了这么多钱,一点儿都不心疼,而且,现在人家玄家的日子过的滋润着呢。

国库是怎么缓过劲儿来的?台州的金矿,倭国的银矿,大量的运送到长安,国库这才有了底气。

那玄家呢?

有心的人也想到,当初台州可是玄世璟带着人打下来的,而且,当初从台州运送货物和金银到长安,也是玄世璟安排的,难不成,玄世璟就对这当中的利益不动心,就没有在这方面插手?

宣政殿之中,几个世家出身的官员一边听着李承乾的话,心里一边儿在想着关于齐国公玄世璟的事儿。

王家想要阻止齐国公继续查钱庄的事儿,结果,他们如同郑家一样,失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