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 效率真高(2 / 2)

加入书签

“印度是民主制度国家,中央政府存在着由各种派系结成的联盟,有时候可能某一级政府或者某个部门已经达成了共识,却遭遇了另一经政府或另一部门的抵制。”

“更复杂了……”向雪咕哝。

“但是有巨大的潜力。进军印度要注意一点,不要过分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应该着眼于长远。或许有些公司会很幸运,在发展初期就能产生正的现金流,但是依然需要特别小心,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被打垮,被挤出印度市场。至少,我们在制订印度发展战略的时候,要更着重于长远。”

“这个我明白,毕竟印度的未来潜力更大。”

“对。华夏是我们的大本营,印度则是伸出去的一个触角。等在东亚和印度站稳了脚跟,再往外延伸。”

“在东亚我们的投资策略可以稍稍激进一些,但是在印度一定要稳之又稳是不是?”向雪问。

“对。印度继华夏之后,也将逐步成为世界超大的市场。就说个现在我们人人都必备的手机为例吧,华夏的手机用户基数有多庞大?人口多,就能形成庞大的市场。”

“可是看起来,华夏和印度在市场方面还是有一些同质性的,有必要同时进入两个市场吗?”向雪有点疑惑,“很多西方公司也看到了我们和印度这两个国家的发展潜力,但一般都只会选择一个市场介入吧?”

“不,华夏和印度是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的。比如说,华夏在大规模制造和物流方面明显强于印度,而印度发展最快的则是软件和IT服务方面。比如IBM公司,它就利用华夏和印度的各自优势,建立起了全球一体化的企业。”

“在华夏进行制造,但是在印度研发?”

“是的,差不多就是这样的模式。IBM把华夏作为硬件业务的主要采购来源,甚至把全球采购总部迁到了华夏的深圳市。而与此相辅相成的,是把印度作为最重要的全球服务中心,IBM全球雇员中有差不多六分之一在印度,这个比例预计还能再上升。”

“我怎么觉得研发比制造的前景更广大?”向雪眨了眨眼睛,“而且对于环境的破坏,也比制造业要小得多。”

卫哲东失笑:“有利有弊。如果没有制造业,我们也不可能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

“好吧,我觉得进军印度……或许还真有可行性。”向雪松了口。

“当然,印度的市场很广阔也很复杂,全面进攻还是有很大可能会招致失败,带来惨重的损失。相对稳健的做法是先占领一小块关键的滩头,再进一步作为市场渗透的跳板。”

“我觉得这样更好。”向雪连忙点头。

“因为印度的人均收入水平比较低,但是增长速度很快,贫富差距极其大。根据《福布斯》的报道,印度的亿万富翁数量是亚洲之冠,极其贫困的人数也是世界第一,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十分严重。”

“但是两头的人数毕竟占总人数的比例比较小,位于两者之间的人数才是大头吧?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提供产品和服务,市场潜力巨大的应该是位于极富与极贫困人群的中间人群,是不是?”

“没错。”

“好,我决定了,全球化战略的第一步,东亚和印度。”向雪坚定地说。

卫哲东站起身来:“该登机了,这么短短的半个小时,就定下了BOYA的发展方向,效果可真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