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 3 章(1 / 2)

加入书签

B市北方电影大学是华夏电影人的摇篮。

校园面积的确符合摇篮的标准,没比高中大多少,八点上课,七点四十五起床都不迟。

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学校,培养出了娱乐圈的半壁河山。

唐湖坐在写字桌前随手翻开四级词汇本,心不在焉地抄写单词,还在琢磨自己的人生该如何迈出第一步。

想从不入流变成主流,没有那么简单。

连高考作文都在教育莘莘学子,不仅要仰望星空,更得脚踏实地,她已经过了认为光凭演技就能红的年纪,人脉或钱,至少要有一样。

人脉不做考虑,而且唐湖所知道最赚钱的行当,都编入《今日说法》的案例里了,也没什么实施价值。

假期还有几天才结束,她不记得有什么值得一去的试镜消息,一个初出茅庐履历空白的新人,具有什么拿到角色的特别之处,难道能跟导演说“我身体特别健康”?

“宿主既然具备颜值优势,完全可以去傍大款,还能在捞完钱后顺便点亮系统金句。”w233一本正经地进行分析,“不要觉得惭愧,这是一箭双雕。”

唐湖放下黑色碳素笔:“……虽然我早就抱着不要脸的心态去战斗,但你的提议也太不要脸了。”

她的情操不算多高尚,只是担心人还没红起来,绯闻先传出十里地,那才得不偿失。

绝对别小看狗仔队掘地三尺挖情报的能力,曾经的唐湖每增重一斤,就能养活一个靠八卦为生的娱乐号。

——等等,八卦?

唐湖眼瞳一亮,立刻打开桌上厚重的笔记本电脑,十指在键盘上飞舞。

以唐父对女儿的关爱程度,是万万不肯多花钱给她添什么电子产品的,还好母亲拿攒了许久的私房钱资助她一台二手笔记本,虽然运行两小时以上主板就会开始发烫,贴个降温冰贴也能勉强续航。

“宿主,你这是在干什么?”w233试图分析她的行为。

唐湖在几个知名度颇高的论坛里衡量一番,点开天涯社区,随口回答:“完成任务。”

天涯的主界面和十年后变化不大,一行行深蓝文字有序排列,堪称简陋,边角位置见缝插针的塞满弹窗广告,主页热闹的分为数个板块。

“宿主,我明白了。金句只能通过互动方式点亮,但宿主现在还是学生,所以试图通过其他方式获取关注度。”w233极其智能地判断出她的目的,“不过根据我对互联网走势的分析,建议宿主选择微博作为发展平台。”

这一点,唐湖当然明白。

天涯作为浏览量位居前列的论坛,放在以往,资深用户还能亲昵的称一声“涯叔”,但等到后起之秀微博瓜分走了大部分流量,网民只会调侃的叫一句“糊涯”了。

相比之下,一条140字短小精悍的微博更容易展示重点,体现了碎片化阅读的优势。不过稍微留心就能发现,登上热门的来来回回永远是那几个人,明星随便发条“大家好”都能转发过千,让绞尽脑汁编段子的营销号望尘莫及。

所以微博的曝光率,从来都不是平等的。

论坛则不同,一个贴子只要被顶到首页,就一定有人点进来。

天涯的日均访问量仍摆在那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特别是[娱乐八卦]板块,甚少有人知道它最初只是由杂谈分流出来的小板块,不过后来者居上,如今已然跃居日浏览量榜首。

当年很傻很天真的唐湖慕名前来,看了几个爆料贴就暗暗感叹贵圈真乱,真等她半只脚踏进去,才试出水的深浅。

她打开娱乐八卦,粗略浏览浮在第一页的贴子。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那个演官小雨的女演员很丑吗?”

“《唐门》是洗.钱的大烂片,大家不要去看!”

类似这种风格的标题一刷新就会沉底,想被手动置顶,引发旁人参与讨论的欲望,则要换个主题。

民间最长盛不衰的话题,当属南北大战与甜咸之争。

每隔一段时间,天涯都会出现类似“凭什么南方不能有暖气”、“甜豆腐脑都是异端”的标题,比唐湖的大姨妈都规律,网友更是愿者上钩,南北同胞齐聚一堂吵得不可开交。

唐湖最熟悉的还是粉黑之战,但哪怕她开了小号,只要有意向往娱乐圈发展,也不能像普通人一样肆无忌惮地对其他艺人评头论足,于是先注册了新的ID“一只福禄”,在屏幕前思考片刻,随即发了个帖子——

《[八卦江湖]周末陪闺蜜捉奸出轨的渣男,结果她非要拉着我和小三拜把子》

【上周五,跟我从小玩到大的闺蜜把我约出来,一脸生无可恋地告诉我,她交往两年的男朋友出事了。

我大惊:你男朋友死了?

她回答:还不如死了。

我又问:他突然不举?

她又答:你别管,反正明天先陪我出来跟踪他,我倒要看看他和那个小贱人想去哪儿约会。

总之这两天发生的事情,已经神奇到随便拍个电影都能票房过亿,但出于对这里的热爱,lz决定第一时间爬上来跟你们分享。

按惯例,主楼祭涯叔。】

所谓八卦,真真假假,粉粉黑黑,爆料与奸.情齐飞,水军共路人一色,讲究的就是放飞自我。

天涯的写手贴,最早可以追溯到“周公子大战易烨卿”的那个时代,网民们早就被一个个噱头十足的写手贴伤透了心,也养刁了胃口,不过哪怕看了帖子嘀咕一句“这也太假了吧”,只要有趣,观众老爷的回帖热情就不会熄灭。

唐湖的父亲喜欢斗.地.主,所以家里早早就接通网线,她的网龄自然也不小,这次的目的是多多点亮金句,所以先编了个槽点十足的故事。

一半杜撰,另一半则来自她和许明宣的经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