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剧变(1 / 2)

加入书签

杨龙友虽然多才多艺,但是他与很多读书人一样,都有着一遇大事自己先软下来的缺点,虽然这件事明明是马士英与阮大铖理亏,但是只要想到马士英与阮大铖已经达成了共识,他这个最大的受害者就决心从贵州乡党的利益出发顾全大局。

他唯一能做的抵抗就是从顾全大局的角度来谈这件事可能造成的影响,但是马士英早就想考虑到杨龙友的这种顾忌:“没事,进宫的时候就说是大铖从女,保证言官挑不出任何毛病,丽珍这次入宫即使成不了皇后也是个贵妃,对我们有百利而无一害!”

杨龙友最怕的就是这句“有百利而无一害”,虽然他自己是最大的受害者,但马士英与阮大铖做出这样的判断,他只能继续忍辱负重:“那这样就最好不过了!”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杨龙友现在却特别希望刘永锡这位诚意伯世子能在江都好好折腾一番,毕竟他与阮丽珍可是青梅竹马,她与阮大铖既然成不了亲家,阮大铖也别想在这件事上占什么便宜。

只是事情的发展却出于杨龙友的意料之外,虽然大家都知道“太子案”与“童妃案”的影响非常恶劣,但是谁也没想到会到动摇国本的地步,很多人甚至以为就是第二个国本案。

这个曾经自称“王之明”的少年一入京师就掀起了无尽波澜,虽然东林复社君子在其中全力推波助澜,但是后继影响已经彻底超出了声气君子的控制。

实在是弘光小朝廷把所有应当犯的错误都犯了一遍,“中书随地有,翰林满街走。监纪多如牛,职方贱如狗。相公只爱钱,皇帝但吃酒。扫尽江南银,填塞子家口”,朝野内外都对弘光皇帝充满了怨气了,所以借着“太子案”、“童妃案”把所有怨气爆发出来。

除了弘光皇帝身边的极少数人外,大家都以为王之明就是货真价实的皇太子,甚至连弘光皇帝都不敢快刀斩乱麻,直接处决这位所谓皇太子。

童妃案同样是掀起了惊天政潮,虽然童妃的真假无关大局,但是在许多人眼中却是福王失德的最好证据,而且弘光皇帝虽然是真命天子,但是浙中金华府有懿安张皇后,而潞王就在浙江杭州府,何况大家最不缺的就是藩王。

虽然曾任东宫教官的阁臣王铎一再指证这位王之明绝不是真正的太子,但许多人都怀疑这是出自弘光皇帝的授意,大家都认为在这件事上只有懿安张娘娘才是真正的权威,只有她才能认出这是不是真太子。

可既然张皇后现在移居金华,弘光皇帝与马士英一行人自然不敢把这位“太子”移交给张皇后,免得张皇后阵营借题发挥打出“约法三章”另立新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