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唐改制(1 / 2)

加入书签

大唐改制

卯时初刻,天色灰蒙蒙,微风拂过。街道上,一队侍卫骑着火龙驹,为首的一位士兵举着火把,在前面开道,王诚骑着紫电火龙在前往皇宫的方向,一队一队的上朝大臣。前赴后继,络绎不绝!

大唐皇宫朝事殿中,武威陛下坐在龙座上,看着殿下群臣,清了清嗓子,字正腔圆道:“据圣人之言,和昨日朝议以及朕的考量,现颁布几条国策。”

武威陛下抬一下手,吴公公把圣旨打开,声音阴柔响亮,传满整个大殿:“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国策一,鼓励生育,多生多奖,生两子,奖十担粮食、五十贯钱,生三子,奖二十担粮食、壹佰贯钱,以此类推。”

“国策二,开垦荒地,农民开荒,开垦几何田地,这几何田地都是农民自己的,登记到册,各级官府必须落实到位。”

“国策三,治理河流,修筑坝堤,开河修渠,灌溉农田,朝廷出钱粮以雇百姓。”

“国策四,在郡县村之间,修官道,以便交通。国策五,州郡,原由郡守主军政,取消郡守之职,改为刺史主政事、司马主军事。”

“国策六,增强军队,加固城防,修筑工事。根据州郡大小,定军队数量。多余的军队按比例,一部调回京都,巩固国都防卫,一部开赴边境的几个边关要塞,以利国家安稳。由军调处根据州郡情况,落实实施国。”

“策七,兴科举,有三年一考变成一年一考。为江山社稷,选拔人才,培养朝廷栋梁。钦此!”

武威陛下神色自若的说:“诸位爱卿,大家议一议吧。”

殿下面的文武大臣讨论着,因为事关重大,有的人不断点头,感觉国策不错,有的人微摇着头,觉得国策难以实施,有的人微闭着双眼,静静思量着,不知道的,还以为睡着了。

殿上,武威陛下吃着糕点,喝着茶,沉沉稳稳地看着殿下面的文武大臣,就看着他们。此时讨论声渐渐变小,等着他们发言。

右侧首位的骠骑大将军王铮闭着眼,其脑袋一晃一晃的。

“王弟,你对国策有什么看法和想法?不妨说说。”武威陛下王辉盟忽然开口。

骠骑大将军王铮身体一顿,声如洪钟道:“出自小圣人之言,肯定错不了,我只会带兵打仗,不懂政令国策。”

“陛下,你这不是对牛弹琴吗?虽然听不太懂,不过觉得蛮不错的。哈哈哈!”

宰相李道尔回应:“此国策,田制安民、开科取士、调派军队、兴修水利,都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此策,兴国安邦!”,说完回列。

很多的文武大臣纷纷进言,都表示此策可行,工部尚书郑社说:“以我国目前的国力和灾情现状,国策中个别条例,周期长,实施难度大。”。

有的大臣出列进言提问,有的大臣也出列回答措施和办法......

武威陛下处之泰然,稳如泰山。等大殿中没有上谏者了,安静了下来。

陛下镇定自若地开言:“国策已下旨,断不更改!张榜布告,下达各郡县衙门,照此执行!各部敲定细节,上报朕知!朕同意后定官文,再下放州县。”

武威陛下接着说:“对于附属国的各种困扰,小圣人提出推恩令。朕与宰相李道尔、骠骑大将军王铮、御史大夫王诚已经讨论过了,认为推恩令可行,让王诚细说推恩令!”

“是,陛下!推恩令的具体内容,因为所有附属国的国王都是大唐皇族,原本所有附属国国王的土地,只能由一人来继承,这个人选便是附属国国王的嫡长子。”

“推恩令,就是把以前的政策改了,只要是附属国国王的孩子,不管是嫡还是庶,都同样可以获得王国的一部分土地。”

“在此基础上,对原本已经分割过的土地,还能再次分割,到地尽为止。到时国将不国,便于政令实施,制度推行。最终目的是改附属国为大唐州县。”

“大唐乃主国,附属国乃是大唐建国分封出领土。随着朝代的更迭,然大唐和附属国的政令、制度、文化都互不相同。”

“虽然名义上附属国听从大唐朝廷,还是各种矛盾不断,边境摩擦不断,都在边境布防重兵,徒增消耗。一统大唐,势在必行!”

“为大唐的江山社稷、万民福祉,对附属国实施推恩令。强国富民,开创大唐盛世。统一人族的万世功业也触手可及!”王诚兴奋地给大唐文武大臣画下一片波澜壮阔的蓝图。

殿下文武大臣听得激动万分,脑中浮现出一片幅员辽阔、如诗如画、如梦似幻、国富民强、太平盛世的人族大一统的大好山河。一幅美好画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