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诸国来使(1 / 2)

加入书签

诸国来使

暖阳高悬,蔚蓝的天空中偶尔飘过朵朵白云,在寒冷的冬天,给你们温暖和希望。

午饭过后,王龙晓在凉亭中坐着,手拿着【道中史记】、石桌上放着《道中编年史》、《未央史记》、《未央编年纪》、《魏国史记》、《魏国编年纪》。

刘鹤、刘玲都坐在旁边,拿着毛笔练字,文王王诚在一旁指导着。

一刻钟后,王龙晓合上书卷,放在桌上,拍了拍手,喊道:“来人,去拿一些水果、糕点来,父王你们也休息一下,欲速则不达!慢慢来!”

亭边的两个丫鬟向王龙晓躬身施礼而去。王龙晓站起来,伸了伸小懒腰,看了看绿荫葱葱的柳树和满园春色,走到池塘边,看着满池盛开的荷花。

突然一动不动,小墨看着主子王龙晓也是一惊,似有所感。两只九彩仙鹤共衔着九龙彩篮突然出现在荷池上空,王龙晓顿时双眼微闭,悬空盘膝而坐。

一个大过王府的巨型九龙八卦阴阳图出现在王龙晓双膝之下,托着王龙晓缓缓升空,直达大唐皇都高空,仙鹤衔篮围绕着王龙晓不停地旋转着。九龙彩篮微微倾斜着,洒下无尽的光辉落在王龙晓身上。

大唐国都所有人看着高空中的奇异美景,都双膝跪地,笃诚道:“拜见圣人!愿圣人庇佑大唐!”

半刻钟后,天空异象消散,王龙晓缓缓落到王府的凉亭中。

刘玲愁眉苦脸地道:“有这样一个弟弟,压力好大呀!”

刘鹤表示同意,猛地点头。小墨则是兴高采烈的,不停地围着王龙晓转圈。

文王王诚似有同感,看着刘鹤、刘玲,笑骂:“你们那点压力算什么,你们父王我更惨。你弟弟出生时,本王就压力巨大。”

“从龙儿出生到现在,你弟弟一直压着我。前几日,你们妹妹芙蓉和你们龙弟一样天资卓绝,今日你们弟弟的圣象比出生时更甚。”

“本来自己孩子资质无双、卓绝千古、成就非凡,当父亲应该高兴和欣喜的,你们说对不?但你们不知道,本王鸭梨山大!哈哈!哈哈哈!”

刘鹤看了看刘玲,都相视一笑,调笑道:“父王,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过易地而处,怎么说呢?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痛并快乐吧!”

文王之母袁氏、王妃之母韩氏这时来到凉亭,韩氏看着刘鹤、刘玲,笑眯眯地说:“别听你们父王瞎说!他高兴着呢!至于压力早就把你们父王锻造成铜墙铁壁了,难不倒他的!”

袁氏对刘鹤、刘玲说:“鹤儿、玲儿,你们也好好学,好好锻炼!等长大了,也好报效大唐,建功立业。不枉你们这一生!”

刘鹤神色庄重地道:“祖母您放心,我和玲儿一定好好学,不辜负父王、母妃的期望!”

文王王诚温和地揉了一下刘玲的小脑袋,说道:“你们学有所成,不能全为了我们,主要是为了你们自己,不要辜负你们自己!懂吗?”

王龙晓良久后,才缓过神来,附和道:“父王说的对!你们学习之前,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而学,要立人生志向。”

“比如当大将军保家卫国,成为大文豪着书立传等等。那样你们学起来会更有动力!鹤哥、玲姐,你们说对吗?”

文王王诚一脸笑意地对刘鹤、刘玲说:“你们龙弟,说话往往是切中要害,一言中的!你们好好想想,等想好了再读书。想好之前,先别读了,不差这几天,想不通找你们龙弟问就行。”

刘鹤似有所悟,不知在想什么,而刘玲问道:“龙弟,就不能因为喜欢读书而读书吗?,没有别的原因!”

文王王诚、袁氏、韩氏一脸惊讶地望着刘玲,似乎觉得很对也不对,都望向王龙晓,那意思:给个合理的解释呗!

王龙晓稍思片刻,解释道:“非常好!玲姐你确定是真心喜欢读书而读书,而不是偶尔来了兴致才是!没有任何功利心和目的的读书,只是因为喜欢读书而读书。”

“这样的读书会是令你快乐的事情,不是强迫勉强你,因为喜欢而去做才是快乐的源泉和动力,你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一定会真正有所收获。自然而然,顺其自然,必水到渠成!”

“没有绝对的对错,没有绝对的黑白!什么道理真理都是通过自己亲身体悟后,反复的尝试和推敲才总结出来的。自己人生道路该怎么走,还需要你们自己去选择。适合别的,不一定适合你们!”

“有的人会很快找到自己的人生路,有的人也许人生过半才能找到,有的人到死没找到。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不必刻意而为!顺其自然就行!”王龙晓接着说。

文王王诚似乎抓住了什么,也没抓住,怒骂道:“臭小子,你个小神棍!以后说话能不能简单明了一点!你直接说好与不好就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