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1 / 2)

加入书签

不拘一格降人才

秋收过后,大唐每年一度的会试还有三日就要开始了,众多举人都从自己家乡向大唐国都庆阳而来。

月如弓,静挂高空,秋夜露浓,寒冷了大地上所有的万物,朵朵白云遮蔽了月光,朦朦胧胧,秋风摇曳了烛光,吹不散寒意。

文王府书房中,王龙晓拿出紫边丝质书卷,摘下笔架上的金龙狼笔,一笔一划,认真仔细勾勒着,写下:“不拘一格降人才”。

王龙晓用最小的字写下自己的名字,从旁边的金丝楠木箱子中拿出一个雕刻麒麟的紫檀长木盒把书卷装了起来。

包装好了以后,王龙晓抱起来盒子,来到书桌旁,放在桌上。文王王诚拿着《鸿元年纪》,看得津津有味,没有注意到王龙晓的动作。

王龙晓轻咳了一声,说道:“父王,明日早朝,你把这个盒子谨献给陛下。你也别看了,让陛下自己拿主意就行了,陛下问起,您就说考虑一下当前大唐的境遇和未来的蓝图。”

文王王诚看着王龙晓抱起来熟睡的小芙蓉,带着小墨出书房,向东厢房睡觉去了。文王望向刘鹤、刘玲问道:“你们看见龙儿,写的什么字吗?”

刘鹤、刘玲都摇了摇头,文王走向窗前,看到时候不早了,让刘鹤、刘玲回去睡觉。

望着那半月的夜空,文王在沉思着,不知过了多久,等其缓过神来以后,吹灭了烛火,关上书房的大门,向内庭而去。

翌日清晨,大唐皇宫朝事殿中,文王王诚抱着紫檀木盒子,出列大声喊:“陛下,臣弟代圣人转交礼物,请陛下笑纳!”

武威陛下王辉盟示意吴公公,吴公公走到殿下接过盒子,走到龙案旁,把盒子放到武威陛下面前。

武威陛下抖了抖衣袖,露出双手,缓缓把盒子打开,拿出紫边丝质书卷,放在龙案上,展开书卷,看到“不拘一格降人才”七个字。

字用正楷字体写的,字体方正,笔画工整,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平正而不呆,齐整而不拘,简洁公正,内藏神韵,从这幅字整体看起来,含蓄内敛,威严于外。

“好字!万金难求!还有龙儿的签名!朕,万分欢喜!好一个不拘一格降人才!龙儿不会无缘无故送朕这副字,大家都说一说!圣人这是何意!”武威陛下王辉盟眉开眼笑地赞叹道。

陛下小心翼翼地把书卷合起来,像呵护出生婴儿一样放入盒内,还原的和打开前一模一样。

齐王王琦望着陛下这模样,见猎心起,开玩笑道:“陛下,何不把书卷展开给大家看一看,不看书卷,心痒难耐。”

“想不起圣人这到底为什么给陛下写这几个字?让大家看一看把!没准就想起来!陛下以为如何!”

武威陛下想起来圣人的上一幅字,忽然想到那日武威陛下到文王府去闲聊时,王龙晓那副咬牙切齿的情形,心中一颤,也不看齐王王琦,转向文王王诚问:“诚弟,你说说龙儿这是何意呀!也给大家解解疑惑!”

齐王王琦望着贤王王宇飞,发现贤王也看着自己,互通眼神交流一番后,都微微叹了一口气!上次的事确实是他们不地道,这次恐怕没戏了。

文王王诚悠然自得道:“这幅字之前我也没看到,龙儿不让看,估计这是孤品了!龙儿说,若陛下问起。让我说,考虑一下当前大唐的境遇和未来蓝图。”

“我以为大唐欲统一天下,将来领土之广,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包括政治文学水利农桑军械等等。而我大唐目前人才缺乏,只是通过科举制选拔,也只是招收政治文学之类,过于单一。”。

宰相李道尔出列,高声喊:“陛下,文王所言甚是!朝廷只通过科举来招纳人才,的确单一了,我们不应该局于形式,应该不拘一格招纳人才!”

“我意除了科举制之外,筑高台,置万金于高台之上,悬金招贤才!不拘于国度,不拘于门第,不拘于贫富!不管是在那方面,只要有真才实学,则朝廷纳之!”

等宰相李道尔说完回列后,骠骑大将军王铮出列,声如钟鼓喊道:“陛下,臣弟以为武试,只比武,我以为不妥,还应考究兵法战策,而且文人也可以参加,不仅选武将,还可以选将帅谋臣!”

大将军语罢回列。

贤王王宇飞出列,思有所得,开口说:“陛下,本王以为,王公士族也可以通过举荐的方式来选拔贤能,举贤不避亲,举亲不避嫌!不避于亲故,不避于年龄!若能才堪胜任!我们应该抛开框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