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藏了太多后手,神也抵挡不住(1 / 2)

加入书签

天启城,城高五丈,乃是大唐第一高城,又分内外城。

外城占地极广且修有护城河。

内城则以天尊庙为核心,庙宇林立,房屋错落。

整座城池犹如东南广袤大地上的庞然大物,既神圣,又恢宏。

李韬当初画地为城时,便是按照此城能够容纳八百万人的规模来设计的。

有他的财力支持,天启城一直都处于日夜不停建造的状态。

所以目前整座城池的主体建筑已经大体修建完成。

但若彻底修成,恐怕还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好在刚开始修建时,李韬便下令先打造防御工事。

他知道魏、楚、明等国在看出天启城巨大的战略价值后,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它建成。

如今三国大军齐至便是明证。

李淳风和袁天罡皆是穿着道袍,屹立在城头上。

他们身旁站着徐庶、侯君集、李君羡、张亮等人。

侯君集低声道:“军师,我们已经按照陛下的交代放弃建功城,退守天启城。只是魏、明、楚派来攻城的大军估计有三十万之众,而天启城又不容有半点闪失,我们……”

虽然他知道目前还有大梁那三十万兵马的底牌在,但他对大梁兵马的战斗力不抱太大希望。

大明、大楚和大魏派出的都是精锐。

而且统兵之将分别是项羽、徐达和张辽。

他们皆是能征善战,很不好对付。

想要守住天启城,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徐庶微微一笑,波澜不惊道:“侯将军可能有所不知,陛下当初派徐某前来经略天启城时,曾让徐某在此地屯田,还让徐某暗中募集了不少乡勇操练。”

“这些人平日里可以耕作或者帮忙维护城中治安,战时可以直接披挂上阵。”

侯君集颇为激动道:“他们一共有多少人?”

徐庶笑了笑道:“不多,五六万人。”

侯君集顿时心凉了半截:“还是不够!”

“侯将军此言差矣,兵马不是问题。”

徐庶当即看向了袁天罡。

袁天罡淡然如水道:“陛下还命本国师组建了四万护教精锐。他们一直在距离此地百里的皓山操练,本国师早已密令他们前来驰援了。”

还有这事?

侯君集忽然觉得自己对天启城的情况一无所知。

看来陛下为天启准备了很多牌啊!

难怪他们一个个如此淡然。

现在仅是他们能够调度的兵马就有十几万了。

这还没算那十万徐家军。

兵马确实足够。

可能是他对大梁那三十万兵马没有什么信心……

他迫不及待道:“两位国师、军师,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迎敌?”

徐庶言简意赅:“牵制项羽、徐达,猛攻张辽、夏侯惇!”

张亮急忙道:“如此天赐良机,何不灭了项羽?”

如果说项羽和徐达是肥肉的话,那么张辽和夏侯惇只能算作鸡肋。

既然兵马占优,为何不擒贼先擒王,直接拿下项羽?

这样的话,吞并大清后便可挥师灭楚了。

徐庶负手眺望东方道:“先易后难,势如破竹;先难后易,弄巧成拙。陛下布下那么大的局,此局乃关键。我们首先要确保胜,然后再争取大胜!”

李君羡附和道:“项羽和徐达身经百战,率领的又都是精锐,我们若是进攻受阻,会影响士气,本将赞成军师所言。”

袁天罡道:“看样子,他们午后便会攻城,这新建的城池不宜沾满鲜血。”

“算算时间,那三十万大军也该到了。”

徐庶立即道:“侯君集、张亮、李君羡听令,本军师命你们率领城中兵马猛攻张辽和夏侯惇,那四万护教精锐随后会与你们一起夹击。”

三将相互看了眼,热血沸腾道:“末将遵命!”

“咚咚咚!”

“轰隆隆!”

……

一个时辰后,随着喧天的鼓声响起,天启城的东门缓缓打开。

侯君集、张亮和李君羡率领一路大军冲了出来,直奔张辽和夏侯惇而去。

两人都很疑惑。

夏侯惇眉头紧锁道:“他们这是何意?我们尚未攻城,他们竟然主动出击了!”

张辽也没看懂。

不过这种时候哪有时间去细细琢磨。

他只当他们是想先下手为强,挫一挫三国兵马的士气,遂号令大军道:“众军听令,随本将冲杀!”

“杀啊……”

两军一交锋便是地动山摇。

消息很快传到了位于天启南部的徐达耳中。

徐达惊讶道:“他们在城外打起来了?”

姚广孝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果然不出贫僧所料,天启城中有乡勇可为徐庶所用,他是想打张辽一个措手不及,提振士气。我们若是驰援,他们必退守城中,不如直接攻城!”

“正合我意!”

徐达道:“来人呢,传本将……”

话刚说到这,一个斥候急匆匆来报道:“大将军,大事不好了,有三十万大军突然从东南一带冲来!”

“其中二十万直冲我们而来,另外十万往北急行军,应该是要去攻打楚王!”

“三十万大军???”

徐达两眼圆睁道:“我们本就从东南而来,那里怎么可能藏着三十万大军?”

姚广孝猛地捏紧佛珠道:“不好,他们应该是从江南道而来。”

“你的意思是他们是梁军?回国驰援的那三十万梁军?”

“正是!”

“……”

徐达的脸色瞬间阴沉了三分,剩下的七分是慌张!

他鲜有这么慌张过。

在战场上应该属于头一回。

因为他刹那间联想到了很多事。

身为经验丰富的统兵大将,往往一点小苗头,便足以让他判定对方的行军布阵,乃至整个战局的走向。

大梁这三十万兵马没有南下,而是去而复返,再入大唐,那便意味着大梁南部的局势并非完全是斥候所报的那样。

或者说隋军确实深入大梁六百里了,但又出现了变故。

变故极有可能是最近这些天才发生的,以致三国兵马都无法及时知晓。

忽然间,他踉跄两步,有些毛骨悚然。

姚广孝叹息道:“看来大将军已有所悟。如果贫僧没有猜错的话,隋军在大梁势如破竹是真,而这三十万梁军回援为假。他们的兵锋对向的是我们,而非隋军。”

“这是一盘环环相扣的棋局,背后的执子之人尚在大清。萧综以国为誘饵,引誘大隋和我们上钩,我们……中计了!”

徐达跌坐在大椅上,双手攥紧扶把道:“此计惊世骇俗啊!本将想不明白,没了这三十万大军,萧综又如何击退隋军,夺回失土?”

“贫僧也很费解。”

姚广孝快速捻动佛珠道:“情报传递需要时间,李韬抓的应该就是情报尚未传到我们耳中的短短数天。”

“这需要萧综以举国之力配合,着实匪夷所思。不过三十万梁军既然来到了这里,那说明大梁南部的隋军已经败北或者大势已去,亦或者李韬从一开始便给萧综吃了定心丸,让他没有任何顾忌。”

徐达快速分析道:“应该是誘敌深入,然后再伏击反杀,李韬当初对付突厥大小可汗时用的就是这一招!”

“也许他暗中调动了部分飞龙军前往,贺若弼乃大隋旧将,对隋军了如指掌,这次统兵的很有可能是他。”

“李韬这是一石数鸟,既要大败隋军,也要灭了我们啊!那建功估计也是他故意丢给我们的誘饵……”

姚广孝若有所思道:“此帝胆大如斗,心细如发,在灭清的同时竟然还敢同时对付魏、明、楚、隋、吴,真是空前绝后。”

“为今之计,大将军应沉着应对,千万不要自乱阵脚。敌军虽众,但大梁兵马不似大唐兵马,想要在此地围杀我们,难于登天!”

徐达深以为然:“来人呢,传令,摆阵迎敌!”

楚营。

项羽听说侯君集等人率军出击了,不屑一笑道:“困兽之斗罢了,他们不是张辽的对手!”

很快,一斥候来报道:“大王,徐家军从东面杀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