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欺诈死亡(1 / 2)

加入书签

李牧尘的警觉,在欺诈师看来很正常,常人的理性思考,处理信息的速度只有 40次\/秒,潜意识是它的 275 000倍,

他的手段【相由心生】,

本质上是【认知错位】。

而人的直觉,即是大脑内部神经系统直接的感觉,本身是种生物电运动,它的速度相近于电运动,

有察觉到他这个身份不协调的可能性,

而潜意识又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有浅层次、个体化的;更有深层次、属于全人类的集体意识之海,抑即冥想法最终阶段——“阿赖耶”。

他的做法,无非是登录上【杨有安】的账号。

而作为欺诈师,他对冥想法的最终阶段有所看法,【八识】中的前六识为第七识所统摄,第七识为第八识所统摄。

前五识是眼耳鼻舌身,

即为视听嗅味触觉。

第六识『意识』,mano-vij?āna,mano,thought\/Imagination\/Ideation,含义是“预想\/想象\/观念”。

第七识『末那识』,manas-vij?āna,manas,Self-grasping,含义是“自我体验”,意思是对自我\/非自我概念的划分与体验。

而第八识『阿赖耶识』,ālāya-vij?āna,ālāya,memory,含义就是“记忆”,

当然其演绎为不是指具体的记忆,而是“柏拉图共相”式的泛指“记忆”,意指所有“记忆”现象都是唯一的“记忆”的表现,总体来讲终究还是“共相”式的回向了内在论的神秘主义,

阿赖耶识的另个译名是种子识,从这个角度说阿赖耶识是宇宙人生的遗传信息宇宙人生是阿赖耶识的实现种现互生就有了能体验的自我和所体验的世界。

如果把尘世比作程序,

冥想法修至尽头,成为【管理员】设定者,呈现于视界里的即是二维信息结构,处于俯视角度,观看全息宇宙影像,并在矩阵运算的验证下,是可递归的。

不再只是可读文件,

甚至能修改底层代码……

列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他有本日记,结果给烧成了灰烬,是无法再知道原来书上写的东西那种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

物理中的信息和这个记录在纸上的信息是不同的。它实际上包括物体的所有属性、让物体区别于其他物体的所有数据,比如每个原子的类型,位置,速度等等。可以认为,记录在纸上的信息是这本书的物理部分信息。

至于要怎样才能从灰烬中得到原来书中的信息,

过程描述起来很简单,

只需要取得所有和这个燃烧过程有关的物质的信息:灰烬,气体,已经走向远方的各种电磁辐射(可见光,红外线),以及接收到热传递的所有分子,原子等等。

能把所有这些物质和能量的速度设置到相反的方向上,它们即会沿着时间相反的方向变化,最终重返原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