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筛选机制(1 / 2)

加入书签

太纷乱了,无论是此世的背景,还是重生以来发生的诸事,

明明总共才过三天,

却跟已经三个月了似的,

在这期间,

李牧尘仿若陷入漩涡,忙碌至极,片刻不得休息,拼了命的往上爬,好似稍有放松,即会坠至无底深渊。

好想有生之年再回趟家,他正欲闭上眼睛,怀念下过往,

恰在此刻,

有张小纸条递来,

(你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字迹行云流水,落笔如烟云。

李牧尘扭头望去,

对上安欣雨“关切”的目光,

迫于无奈下还是写道:

(呃……没有。)

(没有的话你担心什么?即使你遇到了,你能解决吗?能的话你担心什么?不能,那烦闷又能有什么用吗?)

(……你说的好有道理。)

(这是科研人员该有的素养,自制力+抗压力+能动性,我最低要求自己日均10小时的工作量,这是指高度投入的纯工作量。

每个月组织都有规定的论文发表量,质量也得符合标准,

在投稿前,从idea状态开始,首先会经过导师、同事的挑刺,再以工作论文的形态参加学术会议,面临同行们的批判,会让你不断改进,自我否定,到最后每篇论文,发表状态与初稿状态相比,都简直可以说的上是面目全非。

每天都要高强度、迅速而又全面的收集各种近期资讯和学术界动态,因此得掌握搜索、管理信息和数据的技巧。

还要建立自己的学术人际网络,考虑如何主动进行同行交流,如何规划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座。

如何统筹规划各种学术任务,考虑如何最高效的持续性投稿、如何申请课题经费支持科研……

在诸如此类的烦心事下,

我已经万事不上心了。)

她怎么又在习惯性的长篇大论了,

李牧尘头疼的想到,

等等……

(这么说我也要?可我还没上大学。)

(那是肯定的,术士的智力远高于常人,会尽早迈入科研行列,不过你也不用担心没经验,论文是可以协助完成的,虽然我现在是用侧写来办事的,但我以前是用基本演绎法是来写论文的,这是别人教我的,

它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

即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大前提指的是一般事理;

小前提则是论证的个别事物;

结论即是你的论点。

而逻辑形式对于理性的重要意义又在于能令你保持严谨,一贯性有着不可替代的校正作用。

这是因为演绎推理保证推理有效的根据并不在于它的内容,而在于它的形式,你懂吗,它的应用存在于逻辑和数学证明中。

不过于逻辑形式而言,

侧写和演绎法又刚好是反的。

基本演绎法是从一般→个别,而且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没有或然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