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建公厕(1 / 2)

加入书签

新宫殿带着许多新概念家居。

发展就是为了生活。

脚踏瓷砖,摸着石灰墙,朱祁钰甚至有回到后世的错觉。

“皇后殿下,再过一个月就可以入住了。”

蒯祥看出了汪招娣的喜欢,主动开口告知了工期。

“啊?”

汪招娣很吃惊,摸着自己的肚子,高兴转头看向朱祁钰,道:“那时,孩子是不是也快了?”

闻言,朱祁钰点了点头,回答:“嗯,大概预产期也快到了。”

汪招娣垂首,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幸福。

新房子,新生命,未来可期。

朱祁钰对新房很满意,和汪招娣走走逛逛,直到她累了才回去。

工程队在这个工地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只要未来处理好下水系统,那么大面积铺开便有可能。

搞房地产,在发展的时候都能赚钱。

当前京城的房价相比年初已经涨了很多,但也大多不过千两银。

朱祁钰身为大明最大的地主,早就将城外的所有土地都收入囊中。

陪着汪招娣回去,朱祁钰就收到了来自京城商会的消息。

因为天气逐渐转凉的原因,棉花的价格再次开始涨了起来,不过,当前的涨幅还是有限的。

京城身为通往北方的中转站,之前已经囤积了大量的棉花。

若是要人为调高棉花价格,那么势必需要高价收购囤积。

有了京城商会之前的动作,再加上户部采购棉花,价格涨幅还算是合理。

但是,因为辽东地区的开发,当前棉花的需求远远大于供应。

户部给出的解决方法也是分批供应拖时间。

等来年扩大种植规模之后,或许就能满足辽地乃至草原的需求。

朱祁钰知道,这可能是圈地运动的苗头。

可小农经济是大明的命脉所在,华夏并不适合大农场模式。

现在的战略方向是南方和辽东,西方和北方,目前只能保持现状。

次日文华殿,朱祁钰就摆出了该议题。

衣食住行乃是民生,棉花虽然不会导致民乱,但是若是供应不足,那么辽东百姓御寒就会成为大问题,到时候只能重演朱元璋和朱棣迁移百姓后的一地鸡毛。

“陛下,太祖益种棉花,率蠲其税,可棉花只御寒不果腹,种植者多是官绅豪门。”

陈循早就调查过了,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又税粮亦准以棉布折米。

种棉花可以免税,但是免税这种事情,在任何时代,都是上层的手段。

棉花虽然经过了朱元璋的推广,达到了普及的效果,但很快,这个政策就被乡绅豪族给利用了起来。

毕竟不只是现在,之前朱元璋和朱棣经略辽东的时候,乡绅豪族也知道了棉花的重要性。

皇帝被圈在皇宫内,对于宫外的事情,自然无法面面俱到。

到现在,多数棉花种植地已经被乡绅豪族给垄断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