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反腐(1 / 2)

加入书签

陆奇被人带走了。

不过,身为宁波知府的他,在别人看来,仅仅是去地方看看,毕竟带走他的人可没用锁链拷他。

对于封建王朝来说,只要地方的税收不出问题,那便是稳定。

这时,一个有能力的副官就十分重要了。

从宁波衙门到象山昌国卫,陆奇早有心理准备,不过,让他惊讶的是,在这里还有宁绍都转运使。

都转运使乃是都转运盐使司的长官,主要管理盐政事务。

当看到对方的时候,陆奇便知道,钦差是要动真格的。

知府虽然是一地太守,为天子牧民,但都转运使这类掌握地方盐政的官署,由户部直接管理,位高权重,品级上虽较三司稍低,但仍能与之分庭抗礼。

就算宁绍都转运盐使司为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的分司,但也比一个知府还要高级。

想想也是正常,盐政出现问题,最直接负责的人,便是运盐使司。

文官被这么押入充满武将的卫所之中,说不害怕是骗人的。

金濂连续看了两天的卷宗,在看到宁绍都转运使时,直接拿起笔筒,抬手就往对方身上砸。

“王逵,你好大的胆子!”

吹胡子瞪眼的金濂,看上去就像是发怒的狮子。

这里没有什么明镜高悬的县衙,周围站着的也不是什么普通衙役。

士兵们高大威武,腰佩长刀,手皆虚握在刀柄上,似乎随时都可以握实拔刀。

三司的人能在知府面前鼻孔看人,但在一个尚书面前,就不够看了。

被笔筒砸在身上,王逵的模样有些许狼狈,双膝噗通跪地,对着金濂磕头道:“大人,下官何罪之有?”

闻言,金濂嗤笑出声,都这个时候了,还试探。

或许是在京城太久了,金濂对于官场的潜规则有些生疏,瞥了王逵一眼,金濂不屑道:“把贼人黄萧养带上来。”

大明的公堂,当面对质是一种很有效的司法手段。

任何案件,华夏讲究人证物证俱在,为此,华夏创造了律师这个职业,当前的话,应该叫讼师。

至于罗马十二铜表法中原告人和被告人相互争辩,在夏商时期,以五刑听万民之狱讼中的理官,便是华夏最早的法官了,那时华夏的理官便已经开始上下比罪,让原被告相互自辩。

礼仪之邦中的礼,可不仅是行为举止,更多的是制度本身有着天下普遍通行的基本。

世界没有绝对的中立,就司法而言,县令和法官的区别并不大,都有着偏向性。

黄萧养并不认识王逵,但对于走私盐这一块,身为海寇头目的他,知道的也很多。

从收买巡盐兵,再到批验,从下到上,对于都转运使来说,最少也是御下不严。

黄萧养现在也是无所谓了,坦白从宽,拉出越多的人,他就算是立功表现。

随着他口中不断跳出一个又一个名字,并且言辞恳切,为了增加可信度,黄萧养还指天发誓。

面对黄萧养的指控,王逵虽然紧张,但还是梗着脖子,道:“空口无凭,随意说出几个名字,又能代表什么?”

啪一声。

不是惊堂木,而是一把精致的宝剑被拍在桌上发出的声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