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维也纳与布拉格(1 / 2)

加入书签

我讨厌过渡章节……写不来啊……这是今天第一更,还有一更晚上更新。

----------------------------------------------------------------------------------

尽管拿破仑时代时奥地利帝国的经济曾一度陷入低谷,但战后维也纳会议的利益分配却可谓让奥地利人狮子大开口了一番。

如果有人问道是什么支撑住了看似穷途末路,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哈布斯堡家族。那么很可能有人会回答是梅特涅,也有人会回答是拉德茨基,但事实上这些说法并不准确,甚至很片面。

支撑住奥地利帝国,让它坚持到一战的并不是什么名臣将相,而是来自布拉格、维也纳和米兰的大把税收。

波西米亚地区对奥地利帝国的重要性仅仅只亚于首都维也纳,如果有必要的话,奥地利人甚至愿意交出整个匈牙利用以保住波西米亚——或者准确的说是布拉格,也即卡洛斯此行的终点。

布拉格是一座风格十分复古的城市,中欧地区的科技发展远远没有英国那么迅速,在英国工业革命迅速酝酿的当儿,整个中欧依旧保持着田园牧歌的原始风貌。尽管在文化——例如哲学方面中欧的学者们可能要远超那些异国同行,但在其他方面他们只能自愧不如。

在卡洛斯看来,布拉格和米兰或是都灵非常相似。整座城市填满了两到三层的砖石建造的小楼,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色的店铺——诸如成衣店或是咖啡馆,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说着德语和另一种类似德语的语言,卡洛斯猜测这大概是本地的捷克语。

波西米亚人,或者说捷克人,他们的波西米亚王国曾经是神圣罗马帝国中最强大的一股势力,但它最终还是同匈牙利一样拜倒了在哈布斯堡家族的裤裆下,成为了奥地利人统治的另一个中心。

卡洛斯在来布拉格之前当然做过非常细致的调查,都灵的图书馆里保存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其中便包括了波西米亚地区的历史。虽然卡洛斯并不能指望自己看几遍就能过目不忘,但他还是记下了不少相对重要的内容。

捷克人并不喜欢奥地利人(或者说德意志人)的统治,在历史上波西米亚地区经常爆发大规模的起义与运动,其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胡斯战争和三十年战争。在欧洲的三个炸药桶中,波西米亚的地位要远远高过巴尔干和波兰。

但即便是如此,奥地利人也不愿放弃波西米亚。哈布斯堡家族宁愿因为波西米亚人民不断地反抗而陷入无休止的战争也不想看到放弃波西米亚而瞬间造成的财政崩溃——这其实和北意大利一个道理,奥地利人宁愿承受这些金融中心的不断暴动和起义也没有打算放弃它们——不间断的起义对于奥地利人来说相当于身体中毒溃烂,而放弃那就是直接把奥地利人的心脏给掏出来了,这也正是奥地利帝国近代史上悲哀的一部分,一步步走向崩溃的帝国只能依靠饮鸩止渴的方法来苟延残喘。

布拉格的看守并不严密,卡洛斯仅仅只是支付了一些莱茵盾便通过守卫进入了城市——这或许和布拉格出了名的自由风气有关。与封建保守的奥地利帝国大相径庭的是,布拉格是整个欧洲自由主义氛围最为浓厚的地方,奥地利人对于布拉格的需求仅仅只是它上缴的税金,至于城市的发展方向么——他们不想管也不敢管。毕竟有过去三十年战争的前车之鉴,再次点燃这个火药桶的结果奥地利帝国恐怕会难以承受。

卡洛斯漫步在布拉格城古老的街头上,青石码成的道路宽阔而又整洁。与繁华但又肮脏的维也纳城不同,布拉格同样甚至繁华更甚的街头更加的干净整洁——卡洛斯甚至能看到有不少也不知是自发还是受雇的市民在打扫街道——即便是定期派人上街清扫的威尼斯也做不到,威尼斯整洁的紧紧只有城市内的大道,而布拉格甚至连边边角角都能做到干净整洁。

卡洛斯一边在感慨捷克人民的勤劳与能干,同样也不忘思考接下来的行动。

尽管现在卡洛斯身在布拉格,但仅仅只是漫步街头住宿旅店显然是不够的,卡洛斯身上的财产虽然还有不少,但根本不足以支撑他接下来可能会在布拉格度过的数月甚至数年时间。

虽然在威尼斯光荣战死的老师帕累托留下了不菲的遗产,但这些财产大部分都被攻入**的奥地利人洗劫,随后被临时政府充公——卡洛斯现在所拥有的财产还是临别时均分的总部资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