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肆拾章(1 / 2)

加入书签

徐婉入太子府,是在中秋前夕。

徐婉与其姐徐惠一样,自幼文采过人,善辞藻,早有人夸为汉代班氏。

在阿姐徐惠因才名入宫侍奉圣人后,父亲大人就更加对他们兄妹等人严加管教。果然,不久之后,阿姐就从才人升至婕妤,直到如今的充容的位分,显然颇得圣人眷宠。

徐婉从幼年起就擅长辞藻,被授以名师,长攻于此。所以,徐婉自认,才华尚可,知书达理。

在李世民下旨封她为太子良媛后,她就时时想起七夕节那夜,在酒肆坊,惊鸿一瞥,当时只以为哪家的郎君,还不及细细探访,就已得知竟是皇族贵胄。

说不失望,是骗人的……尽管看到他身边有了极为亲密的美貌娘子,只当是妾室,奈何,他这般年纪,定是早已有了妻室的。

本朝代世风开放,女子打听哪家郎君,本就并不稀奇,何况是七夕佳节,娘子们行为稍微出格一些都是没有妨碍的,只是没想到,拿郎君竟会是太子殿下。

徐婉带着憧憬和期盼,和对未知的惧意和羞怯,入了太子府……

距离中秋还有两日光景,徐婉被送入太子府的第一日,夜里月明星稀,正逢中秋未至圆先到。

徐婉坐在房中,袖子被揉在手里,紧张地几乎汗湿了手心。两旁侍婢垂首而立,静静侍立在一旁,极为规矩。

她坐在床沿,心焦等候,等了又等,也不知过了多久,直到夜阑更深,屋外忽然传来一阵跫然足音——徐婉立时起身,只当太子莅临,瞬间双手交握,望着门口。

未多久,那人屋子外驻足,轻轻一迈,躬着身,从容道:“殿下已就寝,请良媛自行休憩。”

她认得,这人是太子跟前的的红人,是太子身边最得力的太监王福来。王福来跑来这一遭,传了这样一句话,还躬着身等她答应。

心渐渐沉了下去,苦涩溢于胸中,指了侍婢送王福来出去。

“娘娘,可要洗漱一番?”贴身婢女不忍,等了等,不见徐婉吭声,就上前询问。

挥了挥手,将人都叫了下去……

这是她自己求来的,她不会后悔。太子殿下不来,只是还没有见过她。所以无论如何,她都会走下去……

……

孙茗是知道有个徐氏良媛被接入太子府的,还是她与太子妃禀报了这件事。

太子妃并无二话,很快就遣人归整出一个院落来,距离孙茗很远,距太子妃很近……

当日,天还没暗落下来,太子一回府,一如往常地去寻孙茗。

徐良媛的事,王福来是知道得一清二楚。在太子回府的时候,王福来就想提醒太子殿下,但苦于没找到时机说出口,就见太子习惯性地往沁香明景行去,这时候,却是不敢吭声了。

孙茗是知道李治回府就往她这边来,叫花蕊去吩咐膳食的事情,又叫花枝备汤准备先让李治沐浴。

李治前脚迈进来,孙茗已经起身迎了上去。

等李治先行沐浴,两人同坐月下时,膳食已备上,此外,还多了一壶酒。

孙茗先为他斟酒,自己也备上一杯,却是不喝的。

李治饮下一杯,笑道:“富平石冻春,好酒……只是你不擅饮酒,实在是浪费了。”

孙茗不答,忽然想到中秋节宴,李治应该要去宫中参宴的。只是如今,李世民仍在芙蓉园待着,看样子,今年怕是要在芙蓉园过了,就问他:“再有两日就是中秋,圣人可还在芙蓉园?”

李治回道:“正是。届时百官赴宴,却不能够带上你。你待在府里,早些休息。”说着,安抚地拍了拍她置在案几上的手。

孙茗又提起酒壶,为他斟酒,一边又开起玩笑来:“反正你自有美人相伴,又何须有我呢?你自去就是了。”

李治挡了酒,就这样看着孙茗,忽然道:“阿吟是否想将我灌醉?”

其实,李治早就察觉孙茗的不自在,这种感觉迥异于往日两人亲昵间的气氛。从他落座起,虽然几次都想问,却总是等着她自己说出口。

一愣,将酒壶放下,垂着头,叹道:“九郎总是这么敏锐,只是……”她又抬头看向他,盈盈的目光里,透着一丝坚决:“九郎明知道徐良媛在等着你,只是,你怎么可以想要亲耳听到我大度地让你去临幸她?”

李治一回来,就来寻孙茗,无外乎对她日渐信重,除了因为顾虑她的面子,还因为他实在无心去享那美人恩,毕竟那并不是他自己的意愿……

现在他在孙茗这里,无非是等着孙茗自己提及,好叫他从善如流地去徐良媛处,那孙茗的面子也有了,也同时给他下了台阶。

孙茗一手握住他的手背,看着他:“如果殿下自己情愿,也不会坐在这里,喝上那几杯酒,那我自然就不会舍得你去……”

孙茗的话,如冰中的火,雪中的炭……

他是一直都知道,这个便宜太子,不过是捡来的。

在李承乾与李泰反目,相互攀咬的时候,另李世民想起玄武门事变中兄弟倪墙的惨状,所以事情一发生,其实在李世民心中,这两个儿子已与皇位无缘了。

其实李世民一直以来,还是很喜欢李治的。在李治刚学《孝经》的时候,就考教过他,他答“孝,开始于事奉双亲,发展为事奉君主”,李世民当场极为满意。但这种满意,是建立在,他并非培养李治为自己的继承人上,而是希望他做一个贤臣,且是个忠心的臣子……

所以恐怕连李世民自己,早先的时候也根本没有预料到,会把皇位传位于李治。

李治知道的,无非是他因舅舅长孙无忌力推上位,但他不知道的是,初心坚定的李世民,又怎么会听一家之言?

李世民说他太过“仁弱”,谁又说的清,他不是因为他自己的经历,反而觉得李治的这种仁孝更为适合继承呢?

李治自己因李世民带给他的压力,从此变成孤家寡人,甚至母亲过逝得早,连一丝亲情都再感受不到,这才有他的这番惶恐……

所以,孙茗点出他内心不愿意承认的犹豫不决,反而如定海神针一般,一颗摇摆不定的心稳稳的落地。

李治丢了酒杯,拥住眼前的人,一声轻笑似从胸腔中传出:“好了,明明是你这爱醋的性子,快些与我饮了酒,好早些就寝。”

然后第二天,太子妃木着脸听文善打探来的消息。

徐良媛等了一夜,殿下竟然没去,却在孙良娣的屋子里就寝了……

太子妃愣着神。她是始终不能相信太子殿下对孙氏是既有宠,又有爱的,无非是她多了几分颜色,多宠着些罢了。所以她想来想去,却不明白这徐良媛是哪一点不如人意了。

文善垂着首,侯着太子妃示下。没多久,就听太子妃道:“你去赏两柄玉如意给徐良媛,还有库房备着的红珊瑚一并拿去。”

文善一惊,这红珊瑚可是贡品,是太子所赠之物,如此珍贵,竟给了徐良媛?!虽然心中惊诧,但她不敢询问,只得领命而去。

徐氏是个有名的才女,而众所周知的是,徐充容也因才名被招入宫,深受李世民的喜爱。同是徐府出来的人,徐婉也如她阿姐那般。

太子妃此时方想到阿娘柳氏教授的话来,如果要庶妹进来,不如扶持徐良媛。太子如今不过还没有深切了解她,等到相处后,对于如此才情的娘子,定会见猎心喜。待徐良媛得宠以后,定也不会辜负了她的一番提拔……

所以,她要先抛出橄榄枝,看那徐良媛接是不接。

……

到了中秋佳宴那天,李治解了太子妃王氏的禁。

因李世民将宴设在芙蓉园,且逢中秋之宴,李治就带着太子妃同去。

两人共乘马车,太子妃王氏端坐一边,看着太子闭目凝神,心中感叹,已是不知道多少年,没有两人这样平静地坐在一处了。

自从萧氏入东宫后,殿下就未有一日这样,好好地坐在她身边……

李治察觉到太子妃的注视,睁了眼,看着太子妃,道:“太子妃想必很久未见令舅了,可有话托付?”

太子妃的舅舅柳奭,因是外戚,在李治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擢升为兵部侍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