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齐晋联军(一更)(1 / 2)

加入书签

收藏要满一千了,忘了收藏的亲们帮收藏一下哈,万分感谢

。。。。。。。。。。。。。。。。。。。。。。。。。。。。。

大臣们的陈述和楚王的问策让洛思琪终于知道了楚王为什么会在这么危险的时期不老实的躲在寝宫里却要在大殿中大会群臣。

原来不知为何,齐国最近开始频频向齐国的南部国境调动军队,据探子回报,现在囤集在齐国南部的齐国军队已经达到了五万人!

在春秋时期楚平王的时候,中国还并没有二十一世纪这么多的人口,甚至连全盛时期的唐朝,人口也要比春秋时要多得多。

春秋各国除去守卫国都和边境的兵力以外,能聚集起五万军队已经算是要有很大军事行动的表现了。这还得是数的过来的大国才行,很多小国别说五万军队,就是全国的所有军队都加起来,能凑上个万八千人就算很不错很不错了。

所以在春秋时很多小国为了生存下来,就不得不去依存大国,像郑国这样全国能动员出五万军队的国家和那些靠他国生存的小国相比也算是个比较厉害的中等诸侯了。它面对别的小国是底气十足,游刃有余的,可当晋国的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开过边境,攻城略地的时候,郑国的国王就只能将所有的军队都龟缩到自己的都城里,派信使来请求楚王的援助。

其实楚平王并不是不想吞并郑国,凭楚国的实力按理说只要有足够的耐心,是完全可以把郑国给灭掉的。可惜想吞并郑国的国家并不仅仅只有楚国一个,比如这次以为太子建报仇为名而大举兴师的晋国。

楚国就算早就想郑国被灭掉,但那只限于被它自己,其他国家想做这个事是楚国万万不能接受的。尤其是晋国,郑国对于晋楚两国的战略意义十分的重要,无论谁得到郑国都可以将其作为进攻对方的前方基地和跳板,打再多的仗也不会对自己的国内有太多的影响。

于是历史上便出现了这样一个很奇怪也很搞笑的现象,那就是晋楚两国都想灭掉郑国,郑国也无力与它们之中的任何一国相对抗,最后的结果却是楚国进攻郑国,晋国来救,晋国进攻郑国,楚国来救,双方拉锯不休,郑国的军队总是龟缩在城里看城外的晋楚两国交战,待它们分出胜负也元气大伤,郑国的军队再出来收复原属郑国的领土。

然而现在形势不同了,楚王为了根除夜神教,早命屈离带领三万人马去了楚国南部的黑巫山一带,这三万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兵,是楚国大军的精锐,楚国现在不等这三万人回来就出征救郑,能不能胜已是很难说清,更别说齐国目前的动向很有可能要和晋国联合灭郑。

郑国是不能不救的,一旦郑国被晋国所灭,楚国也就直接暴露在了强大的晋国面前,到时候晋国以中原霸主的身份号召各国联合伐楚,楚国的日子可就很不好过了。

不过洛思琪现在看着下面争论不休的大臣们,心中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