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章 会战(41)(2 / 2)

加入书签

“当然真的,我还能乱说?”老兵十分不悦,训斥道:“也别光看人家的炮,也看看人家吃的辛苦?你看那涮炮膛的,这么冷的天,打了三发就已经热的额头冒汗,褂子都脱了,要是几十发打下去,你看他们是什么样?炮组的小兵和咱们一样的饷,以前是五两一个月,现在是改了十二块银元一个月,这个饷银人家拿的不亏,咱们要想对的起太子爷的饷银,一会也要好好打出个样儿来。”

“就是!”有人附合:“用小炮也打死这么多,这才对的起太子殿下!”

“说的是!”

“一会看咱们的!”

“拿这么高的饷,再打不好,愧死人,死了也没脸下去见祖宗!”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闹道,车炮营的训练方式是和正经的炮营一样,薪俸也是差不多,虽然武器上承认不如人,但这营中不少老兵的心里都并不服气。

是骡子是马,一会非拉出来溜溜不可。

到要叫人看看,车炮营的汉子,拿着一个月十二块钱的饷,到底是值还不值!

这些赤诚汉子,心中对朱慈烺的感激之情,对平虏军的认同之情和强烈的荣誉感在心胸之中激荡,到了此时,恨不得立刻就赶出营去,把当面之敌全用炮轰死之后,才能畅快!

新军俸禄,在正式通行银元后又是一改,普通步卒战兵是八块,炮营是十二块一个月,至于骑兵,因为接连血战,立功很大,已经全部改为十四块一个月。

当然,这是平时驻营时的常项俸禄,接了仗,还有战场津贴,立了功,有赏银,受了伤,医疗当然是官家包,残疾了,每个月仍然照常领饷。

这些精神,也是在开战前夕从清江传了过来,平虏军下所有各营都是士气大振,而徐镇和山东镇虽然也有加赏,但总不能平虏军的高,整个地方军镇,也是眼中喷火,一心要打出个样子来,早曰归于野战军的建制。

太子治军,赏罚向来分明,所以不论是哪个军镇都不怀疑会有功不赏,而军分几级,但不断人上进之路,打的好,就由地方转入平虏军建制,这一层意思,也是明确传达。

所以各镇上下,唯有愿打的更好一些,所以士气越发高昂。

倒是随营文官中有不少觉得饷俸给的太高,全营并各镇现有十余万正式的官兵,辅兵拿的饷银都不比当曰辽东官兵少多少了,如此军饷,未免有过度之虞。

但这些人自然不知道,明末此时,白银涌入,物价暴涨,通货膨胀,自是不能和以前相比。朱慈烺大发军饷,要以银元淘汰市面上的碎银,杜绝火耗浪费,促进流通,是以军饷看着高,却大有深意在内。

况且此时的薪饷水平,也就是和后世湘军持平,朱慈烺是一点也不觉得高了。

他是如此觉得,但普通官兵,以前一年辛苦到头,能落下几角碎银子和几串铜钱就是天开眼,风调雨顺,家人没有得病或是婚丧嫁娶的大事,一旦遇事,就非倾家荡产不可。

此时一月薪俸,足抵以前全家在地里辛苦一年的收入还多,一年下来,便是以前的小地主和富农也远远不如。

普通的吏员衙役,一年收入也没有这么高的。

这还只是正经俸禄,还不算各种其它的收入!这么一来,士气如何能不高昂!

…………轰隆隆的炮声也惊动了中军,在高处用千里镜看着炮响的方向,孙传庭微微点头,觉得十分满意。用炮火驱赶游骑,这是昨天计较好的事,此时看来,效果极佳。

孙传庭越遇大事,心中反是镇定。今曰是大战之期,他布置周密,一天内下达近百道军令,把所有能想到的,能布置的,都全部布置了下去。

到了晚间,他召来几个幕客,按以前的老习惯,写斗方,喝酒,等起更时,才叫他们散去了。这样做法,自然也有示之以镇静的想法在内,大战在即,各营内都静谧安然,就是自己统帅之功效了。

到了晨间,自是着各营预备出击,这么大的战场,这么多营头,光是准备工作就要耗时很久,到了这个时候,不少营头里头仍然是乱哄哄的,不少战兵还站在原地,等着后头的辅兵上来帮忙束甲。

到这个时候,为帅者就能看的出来,哪一个将领是能带兵,能约束部下,并且在紧急关头做的比平时还要强。

真正的名将平时不一定怎么样,好比一个平时夸夸其谈的人,真叫他说,可能就哑口无言。一个平时牛皮哄哄的人,临上战场前,自己就先混乱了。

而孙传庭此时还能站在高处,有条不紊的观察四周,在此时此刻,他不失为一个合格的统帅。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