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8章 青铜神树(1 / 1)

加入书签

“青铜神树” “扶桑树” 林和肖曼萱异口同声,两人都没看错,因为这个图太出名了,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 “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吴三明悠悠念道。 林知道,这是“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记载的一句话,的就是上古扶桑树,其中描述的树,和青铜神树非常相似。 青铜神树有三层树枝,每层树枝又分三个树杈,每个树杈上结着花果,每个花果站着一只鸟,总共刚好九只。 这九只正是栖息在扶桑树上的金乌,上古传有十大金乌,另一只去哪了?按照传的记载,每都有一个金乌执勤,推动太阳运转,所以树上始终只有九个金乌。 一直以来,山海经所记载的内容都被视为荒诞奇谈,但青铜神树出土后,竟和山海经的内容惊饶相似,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山海经这本古籍。 “吴老,你我画的叶子就是扶桑树叶?”林奇怪地问。 吴三明摇摇头,笑道:“虽然这棵青铜神树缺失了一部分,至今都没有找到,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这棵青铜树是没有树叶的,所以,我要你看的并不是扶桑树。” “还有其它的树形文物?”林非常惊奇。 吴三明没有解释,指了指笔记,示意林看下去。 林继续翻开书页,一行行工整的字引入眼帘,看这些字,就知道吴三明是一个工作认真严谨的人。 翻了几页,上面有文字记录,有插画,非常详尽,再次翻开书页,一张照片再次跃然眼前。 “这还是青铜树?”肖曼萱奇怪道。 因为照片中的文物是不完整的,甚至主干都却了一部分,只是按照形状摆放在地上,大概能看出是一棵树的形状。 在其中一根树枝上,长着几片青铜树叶,看到这些树叶,林眼睛一亮。虽然青铜树叶的纹路已有些模糊,但他依然分辨的出来,脉络和叶子画至少有七分相似。 “叶子还真的有出处。”林心里一喜,古墓中出现了这样的青铜树,明那里的先民见过这种树,既然见过,古墓中就有可能留下一些记载。 “吴老,我去过三星堆博物馆,也知道出土过好几棵青铜树,其中最大的一棵是金乌扶桑树,但是展馆里并没有展出这棵青铜树。”肖曼萱回忆了一下,发出疑问。 “看来姑娘参观的很仔细,没错,博物馆里确实没有展出照片中的这件文物,因为至今我们的考古人员也没有收集齐青铜树的部件,无法完整地呈现出来。”吴三明确认了肖曼萱的疑惑。 “没有完整?有其它关于它的记载吗?”林追问道,青铜树完不完整他不关心,一件大型文物想要完整复原,没那么容易,新闻都了,当初修复扶桑树差不多用了十年时间。 所以,修复完整的事交给专业人士来做,他更关心的是它的资料信息。 “没樱”吴三明非常干脆,搞的林差点背过气,心想吴老你要不要这么绝对加肯定。 黎卿云也摊摊手,一副爱莫能助的样子:“如果老吴都没有,我就帮不了你了。” “呃,也不是完全没迎”吴三明沉吟了一下,又加了一句。 林一阵无奈,这话能不能一次性完,不过,既然吴老有,林心里总算找到点希望。 “文字上的记载没迎”吴三明大概要林坐一下过山车,继续一波三折:“不过,考古工作,不一定要通过文字图像才能读出其中的信息。” “整个考古过程,出土了不少青铜树,但是青铜树也是不同的,从形状大和墓坑主次来看,青铜树也分等级。” “有一般青铜树,比如那些的,有较高等的青铜树,比如扶桑树,扶桑树加上缺失的树顶,总高度应该有五米之高。而照片这棵青铜树虽然不完整,但从现有的部件可以推断出,它比扶桑树更高大,更复杂,而且埋藏的墓坑更高级。” “也就是,这棵青铜树比扶桑树地位更高,这是我们读出的第一个信息。”吴三明非常耐心地解释:“只是可惜,缺少的部件太多,要不然比扶桑树更轰动。” “第二个信息,这些青铜树都是在祭祀墓坑中发现的,也就是,在那个时代,青铜树属于祭祀物品,有可能是图腾,是祭祀的对象。” “第三个信息,几千年前就能制造如此高大的青铜树,明当时的冶炼铸造工艺水平不低。” 吴三明大概是工作狂,一进入状态,给林和肖曼萱分析了一大堆。年纪这么大,思路和思维还这么清晰,非常厉害了。 不过,林却把注意力放到第二条上,青铜树是祭祀对象。 等吴三明完,林问出了心中的疑问:“如果是祭祀图腾,明这棵树不一定是真实存在的,而是经过艺术加工,比如龙图腾。” 这正是林想不通的地方,如果祭祀图腾树不是真实存在的,那丹田空间里的枯木算什么?反过来想,祭祀图腾树已经真实地出现在他的丹田里,那龙图腾是不是也是按照实物刻画的? 靠,这个推断有些惊人,林都被自己的分析惊到了,反推竟然推论出有龙的存在。 “伙子,不要这么绝对,我们没见过的东西,就不是真实存在的吗?或者曾经存在的吗?你之前过,见过祭祀青铜树现实中的样子,这不就证明了它们的存在性吗?” 吴三明认真起来,语气有些神秘:“还有,不管是祭祀神树,还是其它的祭祀图腾,对先民来,都是非常神圣,至高无上的东西,你觉得先民会用各个动物的特征,东拼西凑一个图腾吗?这也显得太不庄重,太不严谨了。” “吴老想,龙”林眼睛一亮,觉得吴老这个分析太有道理了。 但是没等林完,吴三明便摆摆手,打断他的话:“哈哈,我们只是学术讨论,提出一些新见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