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章都应该是我(1 / 2)

加入书签

皇后瞪着太子:“你的主意?那你说说都出了什么主意?”她哪有那么好骗,太子说什么她就信什么。

太子对她眨着眼,连着眨了好几下,然后伏在她的耳边道:“她,刚救了儿臣一命啊,母后。有什么事情,今天也只能揭过了,不然的话儿臣如何服众?”

“没有她相救,儿臣就死在外面了——让人知道今天母后发落她,会让那几个笑歪了嘴巴,因为他们就有的话说了。”

“什么太子恩将仇报了,什么太子不顾结发救命之情了,什么皇后容不下太子妃,明知道她身上有伤还要找借口发作她啦等等。”

他长长一叹:“母后,儿臣不在意她如何,可是儿臣在意母后的名声啊!儿臣可不想让人误会母后,也不想让人非议母后。”

皇后心里那个甜——这儿子一点也不白疼!她扫一眼沈小小和林大丞相,心里也理顺了。

本来她对太子妃已经极为失望,可是今儿太子妃一回来,就是带着大功回来来的,这份大功却让她极为动容:以性命救下了太子啊。

所以她才和皇帝一起过来,等到御医诊治完才离开;不过后来有云容那么一搅和,她就又想起了林素君的所为。

再加上和皇帝生气:她要把凤长公主给太子为妃,皇帝是说什么也不同意贴此时却把一个什么魏国的公主赐给了太子,还是右太子妃!

可是她不好冲去御书房和皇帝理论,所以就在云容的挑拨下,把气撒到了沈小小的头上:一时间倒忘其救过太子这回事儿。

“如果不是看她薄有功劳,本宫定要好好的惩诫!”皇后口风一转:“身子不好就要在宫中调养,有什么事情也要等你身子好了再说。”

她高高举起的怒火,却在太子的几句话下轻轻的放下了。

林大丞相惊出一头的冷汗来,还以为自己来的太巧了,要陪着沈小步一起被皇后大骂一通呢;现在见皇后无事了,他也不敢再留,找个自己身上有伤的借口告退了。

皇后也没有久留,不过却要带着太子一起走,想要让太子跟自己去凤侧妃那里:今天晚上,太子也就顺势留在了凤侧妃那边。

太子笑着送她:“儿臣总会去的,但是样子总要做一做啊。”他哄走了皇后回后,把自己丢在榻上:“累死我了。”

沈小小坐过去给他剥桔子吃:“我知道你昨天晚上做的事情了。皇上现在不罚你,可是应景了,怕是对你不好呢。”

她入宫时间虽然短,但是经历过这么多事情,又有香兰的指点,她还是懂昨天太子抗旨对他的影响。

太子不以为意,捏了一下她的鼻子:“你不生我的气?”他不想和沈小小说那些,多烦?!

再说那些事情都是他的,和沈小小没有关系;何况沈小小是他自己决定要留下的,所以他要负起责任来,定要给沈小小舒心的日子,岂能把自己的烦闷带到她的身上。

沈小小轻拍他一下,转过身去过了好一会儿才轻轻的道:“我在外面的时候,”她停顿了一下:“好想你。”后面三个字轻如蚊语。

太子却耳朵尖的很听的清清楚楚,可是却一时间找不到话来回应:就算是面对十国的巧辩之士,他都能侃侃而谈,但是此时却连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沈小小等了半晌没有等到太子的回答,便羞意渐去恼意渐生——你就算不想我,直接说就是了,为什么一声也不吭?!

她转身瞪向太子:“我,不能想你吗?!我就是想你了,不成吗?!”她一面说一面去戳太子的胸口,很用力的一下又一下的戳下去。

太子一把握住了她的手指:“当然能。”然后一用力把她拉进了自己的怀中,看着她的眼睛:“只有你能。我是说,以后这天下的女子,除了母后之外,我只允许你想我。”

沈小小不希罕了。

刚刚她羞的红了脸,大着胆子说出了心里话,可是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现在太子再说什么,她总感觉太子是受迫的。

太子见她的神色连忙坐起来:“小小,宁可负了天下,我也绝不会负你。以我的性命发誓,天上所有的神明为证。”

他说的郑重其事,却把沈小小吓了一跳,也有些急了:“你胡说八道什么!”她希望他好,哪怕在他的心中她不重要,她也希望他好。

她可以离开、可以走远,但只要知道他好,她的心里就会甜丝丝的。从前她没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在想他之后,她的心中自然而然就生出这样的想法来:只要他好就好。

她不会因为他移心而去死,所以她更不想他移心后他自己去死——那她真的会心碎至死。

因此,她不喜欢他的誓言。

“满天神佛,刚刚他就是胡说八道呢,你们千万不要当真啊;他真的只是胡说八道,不是什么誓言,千万千万不要当真,我会用三牲为供的,求你们不要把他的话当真啊。”

沈小小合什为掌,对着满天的神佛念叨起来,又是解释又是许愿的,就是希望满天的神佛不会把太子的话当真。

真是的,要什么生生死死的;我爱你,不是因为要你对我好;爱你,是希望你永远平安喜乐,哪怕我们不能永远在一起。

太子看着她的满脸的虔诚,轻轻的用额头抵住她的额头:“我愿尽我一生之能,换你一生的快乐幸福!我发誓,每一个字都是真的,请满天的神佛为证。”

他不是想收回他之前的誓言,只是不想让她心中担忧;一样的意思,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说法罢了。

不管她的心意如何,他也唯愿她能快乐幸福一生。

两人依偎着一时无话,可是你看我一眼、我看一眼,心中是满满的快乐。

“我们,好傻,就像是两个大傻子。”太子忽然笑了:“我想,整个皇宫之内,再也无人像你这般傻了。”

他当然不会忘记夸自己:“也不会有我这样傻了。一对傻子,多般配,是不是?”

沈小小回眼看他笑弯了眼睛:“是啊,两个傻子,真般配。”她歪着头想了想:“我想为你做点什么。”

“嗯,东宫里的事情……”那些女人好烦啊,她烦太子也烦啊,可是太子有太多的事情要做,那她就认真的做个好太子妃,不要太子为此烦心了吧。

太子却立马打断了她的话:“东宫里的事情我来。我知道我不能十二个时辰守着你,也不能十二个时辰都护着你,但是大的还是我来。”

“我不在的时候,你就由着自己的性子、自己的想法来;一切,有我在,你不用委屈自己。”

他可不想把东宫里的一摊子烂事交给沈小小,太烦人了;那是他的事情,那些女人都是冲他来的,所以他理应为沈小小挡下那些女子的明枪暗箭。

如果有个别的箭自他身边溜了,他也要确保沈小小有自保的能力:放手施为,做为太子妃的沈小小绝不会吃亏的。

沈小小不能吃亏,这是太子的底线。

旁的人要吃亏,那些东宫的女子也是身不由己?太子自问没有那种心怀天下的胸,所以容下了一个沈小小外,其它女子不管名份如何,喜怒都不能让他看在眼中了。

沈小小翻了一个白眼给他:“我就那么没本事让你不放心?”不过被人放在掌心里疼着宠着,也挺好,她决定还是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

“要不,我就替你好好的尽孝吧。努力的不惹皇后娘娘生气,努力的让皇后和皇上都开开心心的。”她喜欢他,也就是以后有可能在一起一辈子。

那她就接受他的家人,好好的待他的家人。

太子摇头:“我的父母养了我,是我理应尽孝;所以不管是哄他们高兴,还是在他们面前伏低做小、委曲求全的都应该是我。和你,无关。”

“所以,你不用代人去尽孝,也不必因为我而委曲求全,只要好好的照顾好自己,不要让自己吃亏、不要让自己受委屈,就好。”

“其它的,都不要考虑。”他不想因为孝道而委屈了沈小小,如果真的要委屈沈小小才能全孝道,那他还不如放沈小小离开。

他的父母养的是他,他的父母操碎了心也是为他;如果说父母恩情是需要还的,那理应由他来还,而不是转嫁到他女人的身上。

身为男人,不管是孝顺父母还是疼爱自己的女人都是责任,能两全的才是真男人。

“啊?”沈小小动容了,认真看向太子:“你,真好。”她现在确定,整个天下除了太子外,再无第二个这样的男人。

孝道大过天啊,可是太子一个人抗了,就是为了能让她不受委屈。

“我也要成为一个最好的人,”她微笑,两只眼睛明亮的惊人:“成为一个我认为的天下最好的人,才能和你般配。”

太子笑着在她的额头上落下一吻:“你,已经是最好的人了。”

他真的没有想到,能这么快和沈小小说这样能醉死人话儿;他以为,他还要等很久很久,才能和沈小小开城布公的谈两人的感情。

福祸两相依啊,想不到昨天的一场灾难,却让他们两个人的心贴近了;现在,差的还有一点火侯,以及一点时间——让他可以给沈小小一个真正承诺的时间,让他可以让沈小小以她本名和他站在一起,接受万民朝贺的时间。

沈小小没有躲开,但是脸红的如同红布,被太子调笑后,就化身成了一只尖牙利爪的猫。

两人玩闹了好一会儿,太子就要离开了。沈小小心中生出不舍来,不过并没有留他,因为他永远都知道她住的地方门朝哪里开。

无人能绑住太子的腿,除非是他不想来。至于东宫里的那些女人们,她知道太子总要去一下的:不作戏,他们两个就不能如此安静的相守。

她很清楚,太子在东宫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

“你去凤侧妃那里?”沈小小在榻上懒洋洋的托着下巴,看太子自己穿衣袍。

没有让宫人帮忙,也没有叫太监来伺候,沈小小自己要动手,太子却又不舍得:所以,太子只能自己穿衣服。

不过太子并没有不满,用他的话来说,孤以后要治理国家的,如果连一身衣袍也整理不顺,何以能理顺天下?!所以,他很好的奋战了一通,终于穿戴整齐了。

“不去。我去瞧瞧孙良娣,顺便给她晋一晋位。她也救了我嘛,我怎么好厚此薄彼?”太子的话没有问题,但是他的语气很有问题。

沈小小听的睁大眼睛:“还有人救了你?”不能怪她吃惊,实在是太子不需要人救,至少不需要后宫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来相救。

她是被迫救下了太子——太子胁迫她的,嘿嘿;那个孙良娣又是怎么回事儿?

太子简单的一说:“这后宫中的女子,有时候无所不用其极,你千万不要把她们当作姐妹来看。有些人如周小鸾她们,是直接谋算你、伤害你来达成目的。”

“可是还有另外的人,用的是自伤的法子,强迫你接受她的恩情。这种,很烦人。”他耸了一下肩膀:“不过,我也不介意成全她的贤名儿。”

“现在东宫多了不少人,周小鸾几个不太够用,所以还需要个有心机的。孙良娣,就很不错。”他说完摸一下沈小小的头:“你好好歇着,这些事情说给你听,是不想我不在的时候你会吃亏。”

“这些人和事情有我呢,你不用操心。”他又拍了一下沈小小的头,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孙良娣成了侧妃。

上官丹砸了一殿的东西——太子的侧妃只能有两人,凤侧妃是皇后指定的,而另外一名理所当然是她的。

因为那是皇贵妃为她在皇帝面前求来的,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一个不被她放在眼中的孙良娣,居然轻而易举的就拿走了属于她的东西!

现在上官丹如果想成为侧妃,那就只能等凤侧妃或是孙侧妃死掉一个:等到太子成为皇帝,那两人也不可能死掉啊。

上官丹气乎乎的去找皇贵妃,非要让皇贵妃为自己讨个说法。

皇贵妃却劝她:“近日你除了请安外,就守在自己房里哪里也不去,什么事情也不要做。尤其是针对太子妃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插手。”

“为什么?太子厌了她,再加上皇上又赐了一个右太子妃,为什么还要向她示弱?姑母——,我、我实在是受够了,一个两个全要踩到我头上去了。”上官丹娇嗔起来,拉着皇贵妃的衣袖不放。

皇贵妃眼底闪过厌恶。

她本性极重规矩,而且性子谨小慎微,向来不会多走一步路,才能在宫中安稳到如今。

太子当然不是她认定的人,将来接掌大宝的人当然也不会是当今太子;她之所以让娘家选人送入东宫,只是为了掌握东宫里的情况,也为了在太子身边安插一个人。

此人以后是要被放弃的,自然不能在上官家嫡女里选,才会便宜了上官丹;可是没有想到上官丹完全上不了台面,在其入宫前自己为了拉拢她见她几面,给她几个笑脸,就让其如此的不知进退了。

不要说是帮她做点什么了,还天天来找她,就是指着她这个皇贵妃为其做主:皇贵妃如果不是还有用着她的地方,真想找个机会把其送入冷宫算了。

“我有确切消息,太子妃在宫外救了太子一命,还落下了终身的毛病;那病根儿,是一辈子也除不去的,所以她近日在东宫里肯定风光无两。”皇贵妃不得不教上官丹,希望她能聪明那么一点点。

上官丹极为吃惊:“没有听说啊。她不是被接回家管教的嘛,如此快回来,我听说是宫外有点不安稳。”

皇贵妃看她一眼:“总之,你听本宫的话没有错,不要再和太子妃有冲突。不过,也不必上赶着去示好,只要做好你自己就可以了。”

上官丹虽然很不情愿,但是看皇贵妃的脸色也知道必须如此,只能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可是,姑母,侧妃的事情——”

皇贵妃知道,像上官丹这样的人,想要让她被自己所用,就一定要投其所好才成;如果一口回绝了她,那上官丹肯定会心生怨恨,再也不会对她言听计从了。

“侧妃的事情是皇上亲口应允,所以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你不要着急。不管是什么人用什么手段拿走了你的东西,本宫都有法子让她还回来。”

上官丹的一双眼睛闪闪发光:“姑母,您、您有法子?!”见皇贵妃点了头,她几乎要过去抱皇贵妃的脖子了:“姑母最好,我就知道姑母最疼爱丹儿了。”

皇贵妃嗔了她一眼:“说你多少遍了,进了宫不要再像个小孩子。”

“是,姑母。嗯,那要多久?”上官丹盯着皇贵妃的眼睛,恨不能皇贵妃说今天就能做到。

皇贵妃咳了两声:“太子刚给她晋了位,我们现在下手,你不怕太子对你生出厌恶来?丹儿,你要好好的想一想如何取的太子的欢心,男人才是我们这些宫中女子的根。”

“你做什么事情之前,一定要想一想,能不能得太子的欢心;如果不能,就要更仔细的想一想,会不会让太子不快。”

“只要是让太子不快的事情,你都不能做;”看着上官丹她轻轻的道:“不能表面上做,暗地底里做了,也不能让太子知道是你做的。”

上官丹迟疑的点了一下头:“太子如果像皇上待姑母一样,我也就不用这样小心翼翼了吧?太子会喜欢我的。”

皇贵妃的目光移开了,看向窗外的桂花树:“喜欢?皇上可以喜欢宫中任何一个妃嫔,也可以同时喜欢好几个妃嫔。”

“如果你不用些心,如果你不小心翼翼的,那你如何能得到皇上更多的喜欢?不要说是在宫中了,就算是在外面,哪一个男人不是三妻四妾,谈情字,嘿,对男人来说那叫做不知所谓。”

皇贵妃的话里带着丝丝的冷意,让上官丹胳膊上的汗毛都站了起来;她还想说什么,可是看皇贵妃已经乏了,终于还是咽了回去。

“我明白了,姑母。我会等的,等到姑母把侧妃给我夺回来。”她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又叮嘱了宫人好好照顾皇贵妃,才起身离开了。

牛女史看着上官丹长长的叹气:“成事不足啊,娘娘。要不要,舍了?”

皇贵妃倚在榻上合起眼睛来:“时机没有了,再送一个入东宫就太扎眼了。皇上,都不是傻子,我们不能让皇上误会我们把手伸的太长。”

“还有,她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说到这里她缓缓的睁开眼睛看向牛女史:“至少,上官家这么多女孩子里,这个孩子是真的尊敬且爱护我。”

牛女史闻言垂下头没有再言语。

皇贵妃把话说到这个程度,就表示知道了上官家的动作,并且是不赞同的:再送人入宫的事情,只能放下了。

“告诉他们,不要以为不在我面前说,我便不知道。我,还没有老呢。”皇贵妃说完摆了一下手:“我,累了,你们都退下去吧。”

最后一句话是一语双关:首先是她没有老糊涂,所以让上官家的人不要以为她好骗;其次就是她还没有老,圣眷未减,让上官家的人也不要急着用她的哪个侄女代替她。

再送人入东宫不过是个托词,上官家真正想送入宫中的人,是上官家的嫡女,她皇贵妃的亲侄女——只不过是来和她争宠的,还要她相助一臂之力送她到龙床上去。

她,真的太累了,好累好累:入宫这么多年,到今天看透上官家的一举一动,她忽然不知道自己这么多年都是为了什么。

为了上官家她可真是鞠躬尽瘁,但是最终呢?她还没有到年老色衰失宠的一天,上官家就要放弃她另外捧人出来了。

皇贵妃听着牛女史退了出去,翻个身唇边露出讥讽的笑意来:上官家的男人,从来都没有真本事,倒是每一代的女孩子都有让人惊艳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