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次接触(1 / 2)

加入书签

已经拥有了近000余年历史的广州还不像后世那样成为岭南经济政治中心和中国的南大门。却依然掩盖不住它成为现在的中国革命的策源地。经历过虎门销烟、黄花岗和广州起义的大地,渐渐的成为了中国近现代革命者的天堂。

自从护国战争之后,广州就成为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大本营。在194年广州迎来了中国所有有志之士和无数青年的到来,这里开始承担起改变全国的期望。

高振到达广州的时候已经是194年的一月初了,只带着一个行李箱还有被允许保留的东西,看着它们,高振心里就充满了对兴登堡总统的感激,是他提议保留了高振的荣誉,按照德国的宪法,被驱除出国的人是要被没收所有个人荣誉的,不过兴登堡总统知道高振跟高远征的关系,再加上军队和政府高官们考虑到高振只是因为被牵扯进去叛乱,而不是参与进去,所以减轻了对他的处罚,允许他保留自己的荣誉。

其实现在的德国和苏俄关系并不是特别的好,因为魏玛政府组成了资本主义政府后,开始镇压当地的工农运动,窃取了政权,再加上一战后的列强认识到德国是阻止苏俄红色在欧洲蔓延的第一前线,纷纷的准备开始转变对德国的态度,这更加剧了德国的魏玛政府和苏俄政府之间的敌视,之后在195年犹太的金融家又恶意的席卷了德国的中产阶级,直接导致了德国后来爆发的经济危机,也让老希以此为突发顺利上了台。高振觉得自己应该先回国看看,暂时不要动用在美国父亲手上的资本,先看一看,看清楚人,认清楚了时局之后再做最后的决定。

第二天醒来,高振在旅馆享用过广州特有的早后便走向了广州的省政府所在地,他不知道国父孙中山到底住在哪里,还是先去省政府看看,有可能会见到。

此时的孙中山已经决定跟苏俄展开合作,并准备在在广州召开‘一大’制定和通过建立全国性的政府的纲领。

“这位军官,请问你要去哪里?”一名身着西装,留着这个时代最常见的寸头的中年人看到了站在省政府门前低头琢磨不定的高振,认出了他身上的军服是外国的,有些好奇的用英文询问道。

高振正琢磨着怎么进去,是通过引荐还是用别的办法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后面的声音,回头看了那人一眼,恩,有熟系这个长相,好像在哪本书上见过。转过身看到他的着装像是在这里上班,赶紧用中文道:“您好,我是想进省政府大楼,但不知道怎么进去,不是您是否在这里上班?”

西装男有好的伸出了右手,并道:“我的确是在这里上班,不知道你到此地是为了什么?”

高振跟他握了握手,解释道:“你别误会我这身着装,我只有这么一件衣服了。不知道您贵姓?”

“先生客气了,免贵姓廖,广东人士。你贵姓?”西装男笑着头,介绍着自己。

高振听他的话音有头疼,不习惯南方人的口音,尤其是这种带着粤语的口音听起来太难分辨了,觉得他话问自己名字的时候有些奇怪,想想释然了,南方人不“您”想到这,高振主动的介绍自己:“免贵姓高,北京人士,刚从德国归来,希望能够加入孙先生领导的革命阵营。”

姓廖的西装男像是对高振身上的着装感到了兴趣,又像是对高振这个人感到了兴趣,便邀请高振进入省政府大楼。

高振非常的高兴,没想到自己琢磨了半天,跟这个人几句话就能进去了,刚才省政府大楼门口矗立的士兵看他的那种眼光让他以为今天估计是没戏了。

边随着刚认识的这个姓廖的人在政府大楼里面穿梭,边打量着这个时代最影响中国走势的办公地,俩人一前一后的走着,路上遇到的人都跟姓廖的人打着招呼:“廖部长好。”然后奇怪的看着后面的高振。

高振对于他们的行为已经有了免疫力,没有在乎,也没有出声跟他们话,昂着头跟在所谓的廖部长后面,心里寻思着这个带自己进来的人是谁?要是按别人称呼他为部长的话,那么他的地位应该不低啊,这时候有姓廖的部长么?

“廖部长,你这么早就来啦。”一名青年的声音打断了高振的沉思,他恭敬的站在一个屋门前,跟廖打着招呼。

“赵啊,你来的也不晚啊。去,先去拿个暖壶过来,我这里有客人。”完,指了指跟在后面的高振。

姓赵的青年闻言先把俩人迎进了屋,然后轻轻的带上了门。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刚才过于简单。鄙人姓廖,字仲恺。不知道先生您?”廖仲恺一边一边示意高振坐下。

“哦,廖先生,我叫高振,您不用客气。”高振嘴上着不用客气,却也没有含糊,一屁股坐在了旁边的沙发上。廖仲恺是谁啊?我想想……该死的,在德国待得时间太久了,想不起来。

廖仲恺也坐在了沙发上,再次打量起眼前的年轻人,门轻轻的响了两声,刚才去拿热水的秘书赵就提着暖壶走了进来,给俩人沏好了茶便带上了门走了出去。

廖仲恺拿起了茶杯抿了一口问道:“我看你比我了不少,就叫你高老弟,请问今年贵庚?”

“廖先生客气,今年我。”

廖仲恺了头,接着问道:“不知高老弟是否有字?原来在哪里高就。”

“先生,我出生在德国,没有字。高就真的谈不上,以前在德国陆军担任一名连长。”高振简短的的介绍起自己。

“原来是这样,不过高老弟这身衣服在这里穿可是有不合事宜啊。,你回国后的打算是什么。”

高振闻言看了看自己的衣服稍感尴尬,解释道:“不好意思,先生。是这样的,我回国的时候只准备了两件衣服,那件衣服已经在船上穿了一个月了,昨天刚回到祖国,还没来得及买新的衣服,所以有些唐突了。”到这高振顿了一下“我回国的原因是因为在国外从一名同胞嘴里听到了孙先生的理念,想到了一句话就选择了回国,希望能够加入到孙先生的革命阵营当中,为自己的祖国未来贡献出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

廖仲恺赞许的头,不禁对于高振想起的那句话感到好奇:“看来我们的理想还是得到了你们这些身居海外的同胞支持啊,能否告知是哪句话么?”

“国之大难,岂能坐视!”高振坚定的了出来,不由得想起了鲁登道夫在跟自己这句话时候,眼中的落寞,又想到他后来做的事情,看来他没有做到。

“好!高老弟这句话可谓坠地有声啊!”廖仲恺激动的道,面露兴奋。

“先生谬赞了,原来德国元帅鲁登道夫在我从军的时候跟我军人之命,与国同殇。当时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想到了我的祖国,所以一直渴望着能够回来,为祖国的革命作出自己的贡献。”高振有些不好意思,把这句话推到了别人身上,毕竟自己如果出这样的话有些过于惊奇。

“鲁登道夫元帅?你还见过这样的大人物啊。”廖仲恺听到高振的话有些惊奇,对于高振的身世和经历也更加的好奇起来。

“啊!是这样的,家父和鲁登道夫元帅是好友,所以他在我即将上战场之时见过我一面。不过我以军人的荣誉发誓,我在的德国陆军里没有得到过任何特殊照顾!”高振赶紧解释,他不希望坐在旁边的廖仲恺以为自己是靠别人的特殊照顾才得到一系列任命的。

“高老弟不用着急,虽然我不太了解高老弟的为人,但是我相信高老弟在德国没有丢中国人的脸。”廖仲恺看到高振的反应如此强烈,立马劝阻道,他知道高振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没有人希望别人误解自己。

高振听到廖仲恺的话,松了口气,希望他没误解我就好。

“高老弟,你的父亲是?”

“哦,家父是一名资本家,欧战结束后已经前往美国了,我刚回到中国,跟他还没有什么联系。”高振答道。

俩人就这么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着,廖仲恺本来只是想接见高振一下,然后介绍高振去专门招聘回国人员的地就完了。但是没有料想到,自己和这名青年随着交谈的深入,自己越来越被这名青年吸引,一聊就聊到了接近中午。

从高振口中,他知道了高振在德国的经历,大为惊奇,况且还有档案为证,不由得觉得这名青年是个可用之才,而且还有一定得能力,这不正是现在革命缺少的人才么。

“咚咚”秘书赵敲了敲门走了进来,打断了俩人的谈论,俩人疑惑着看着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