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总理欲北上(1 / 2)

加入书签

19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之后,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要求其出古北口迎战奉系军阀的军队。但到了10月日午夜的时候,冯玉祥竟然率部返回北京,从城北的安定门进城之后,不费一枪一弹包围了总统府,迫使北京政府监禁了曹锟,解除了吴佩孚职务。

这次事变迅速的传到广州革命政府,而在韶关的孙中山还没有发出声音。

胡汉民也着急了广州革命政府个高层人士前来就此事商谈,众人得到通知,发下手中公务急忙的原大元帅府磋商此事。

高振同一直盯着独立团嫉妒不已的蒋介石一同前来,俩人在车上的时候就此事通了通气。

“忠革,你对冯玉祥的倒戈怎么看待?”蒋介石温和的问,他记得高振曾经过一次北京可能会发生什么,而现在证实了他的猜测。

“具体还不是很清楚,我觉的不像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如果只是上次利益分配不均的话,有些牵强了。”高振在车上皱着眉道。他到不是因为冯玉祥的事情,而是习惯了一思考就抽烟,但现在人家不抽烟的就坐在旁边,有些不合适。

蒋介石同样也认为这件事不会那么简单,肯定的道:“恩,我也这么认为。吴佩孚自从执掌直系之后,除了曹锟的帐谁也不买,我看这次政变倒像是自食其果。”

“他那边我倒是不是很上心,总理那边会有什么反应才是我们要看的。”高振摸着自己的腿低声道。

蒋介石听到这话挑了下眉,在高振耳边细语:“你这事有没有苏俄的关系?”

高振闻言无奈的笑着:“你觉得自从中国被迫的打开国门以后,北方出哪门子事没有他们参与的。段祺瑞和张作霖背后难免都有日本人的影子,这两个人联手的可能性会较大。冯玉祥就算是占领了北京也不会有所作为的。”

蒋介石微微一笑,暗叹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此人啊,要么和此人成为挚友,要么就要找个机会消灭这个对自己来极大的隐患。

俩人一路无声的来到大元帅府,众人也陆陆续续的赶来。

胡汉民向大家表了态,就是总理可能要北上北京,希望大家能在广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众人一一表示自己支持总理的做法,高振心里是一万个不同意,坚决的反对孙中山北上。原因无他,对历史再白的他也知道最后孙中山逝世于哪里,安葬在那里。本来还想在会议上鼓动几个好友共同反对的,结果发现什么是位卑言轻了,自己还没话,一个接着一个的就先后兴奋的表示这次事件可能会达到期盼已久的革命胜利,赞同总理要做的事情。

冯玉祥的事情谈完后,胡汉民又向大家了一下北伐的战况。自从高振离开韶关以后很少关注北伐的情况,所以听的非常仔细。北伐各军已经兵分三路进攻江西,设定的线路跟自己和德国顾问团设计的一模子刻出来的,以南昌、九江为会师目的地。建国豫军樊钟秀部组成的先遣军走的跟高振原先的路线几乎一致,入赣作战,现在已经快要打到桂东一线了。

高振听完这叫一个气啊,当初你们要是都快一的话,跟着我一起上,估计现在早就打下赣南重镇赣州了。根据自己在现在的形式来,估计邓本仁早就已经反应了过来,等到时候这支北伐军的下场估计会跟自己一样,腹背受敌。

会议结束前,胡汉民宣布了孙中山对高振的任命:广州革命政府陆军少将军衔。

大家对这个任命没有反对,毕竟现在北伐的道路都是人家开拓的,而且还没听过谁能跟他似得一下连夺城,歼灭一个旅。

会议一结束,大家就一一前来祝贺,李济深拍着高振的肩,指了指自己的军衔。正应了当初他的那句话,“很快你的军衔就要跟我一样了”。

回去之后,高振立马给韶关的孙中山发去电报,建议北伐各军心腹背受敌,以免反应不及导致北伐失败。对于自己军衔的迁升,他带没有太过于在意,现在各军有多少个少将数都数不过来,含金量太低了。

10月日冯玉祥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10月7日孙中山在韶关发表通电响应。

一时间北方局势的变化自然成为黄埔军校学生们议论的中心话题,对冯玉祥邀请孙中山的举动大为赞赏,并为总理北上持乐观态度的居多。

而在独立团里面,却显得对此事漠不关心,士兵们除了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就是在休息的时候讨论战况。

“听了么?建**快达到赣州了!”

“真的?那南康打下来没有?”

“好像早打下来了,你建**有那么厉害么?我们么打下来,他们却长驱直入,不敢相信。”

“什么打不下来啊,你还不知道啊,咱们当初是被人给卖了!”

“你什么!咱们被人给卖了?是谁,团长他们查出来了么?”

“查出什么啊,团长回来就开始查这件事情,到现在还没一个结果呢。估计是总理身边那帮毛子嫉妒咱们的德国顾问出的幺蛾子。”

10月8日孙中山回到广州,召开了军政会议讨论应对北方局势变化的政策方针,会后召见高振要求其加紧整训部队,希望能够在11月中的时候拉到韶关,成为预备部队再次参与北伐。

接到又要上战场的高振有些犹豫,不明白孙中山此举是为何意,难道是自己的电报起到的作用么?还是那个无从寻觅的内鬼,想再次的让独立团仍在山西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