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战事又起(一)(1 / 2)

加入书签

豫军在吉安面对的是将近一万人马的邓本仁部队,更重要的是这支部队在江西乱战以来还没有参与到其中,损失可以忽略不计,且在邓本仁的绝对控制下。

这次反戈早有预兆,江西南部的控制权无疑是各方争夺的利益。在索要无果之后,邓本仁、蔡廷勋俩人和赵恒惕、陈炯明取得了联系。计划如何能够取得江西南部的控制权,本来他们预定的是在1月底共同反扑,让北伐军背腹受敌。却没想到突然收到情报,事情已经败露,北伐军正准备在江西剿灭他们二人。

邓本仁没有思索,决定来个先发制人,向吉安豫军发难。蔡廷勋听到之后,思索一番于后发难,正率兵往吉安前来,支援邓本仁。

广州大元帅府先后知晓了江西事变的经过,胡汉民紧急召张明达、廖仲恺、蒋介石、周主任及刚刚回到广州的许崇智展开军事会议。

会议开始前,许崇智和张明达、廖仲恺谈笑风生,蒋介石和周主任也轻松的闲聊;以周主任的职务而言他还没有资格参加爱这种级别的会议,不过今天他的到来时代表**方面,也没有人敢闲话。

众人的交谈都是为要着广州展开,显然他们还没有知晓江西的事情,正在为大革命欣欣向荣的前途互叹不已。

胡汉民一进屋,廖仲恺等人就看他了他神色严峻,没有多,胡汉民就首先宣布了江西事变的爆发:“根据今天收到的所有电报来,邓本仁和蔡廷勋已经投靠了反革命,已经在吉安和豫军交火,独立团已经率部前往支援。”

“这些消息都是已经通过认证的,不仅江西的情况危急,即便是广州的情况也极为复杂。我们得到的情报表明,这次倒戈和陈炯明分不开的,希望大家能够早做好准备。”

胡汉民一完,会场上暂时出现冷场,谁也没有料想到这么快的时间,江西的情况就急转而下,敌情的确很严重,虽然吴佩孚已经罢兵休战,但谁都知道豫军和独立团加起来总共才一万人,而对方仅邓本仁和蔡廷勋所部至少在四万人之上。

许崇智同样也着急,昨天回来之前他还收到过独立团相关报道邓本仁所部的情报,和加仑顾问分析后,觉得倒戈的可能性很低,才放下心回到广州。没有想到,第二天就发生这样的事情。更让他觉得生气的是,这个独立团没有经过自己这个北伐军总司令的允许就挥兵支援,加仑在命令上明明告诉他们要驻扎在赣州的。

“陈炯明自从收到了英帝国的支持后,一直对广州蠢蠢欲动,我觉得应该调北伐军回来,保护我们的根据地。”廖仲恺完自己的看法后,他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军事不是它所擅长的,出意见之后还是等将领自行决定。

廖仲恺完后,粤军参谋长、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紧接着出自己的意见:“我同意仲恺的意见,广州是我们不容有失的。我们可以让豫军和独立团退到南雄一带布防,调粤军回师广州城,在东江布防,和陈部对视,威慑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张明达也表现的很谨慎,一旦广州有失,这次革命的向荣也算是彻底告破:“我赞同介石和仲恺的意见。”

军事顾问加仑吉安他们都表了态,道:“我赞同你们的意见,我还要补充一,福建军阀会不会出兵也是个问题。同样,独立团和豫军愿不愿意回来也是个问题。这次我们给独立团的任务就是丁在赣州,结果他们没有通过请示就自行前往支援,我觉得应该组建军事法庭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审判。”

话音一落,没有人表态,心里都明白这两拨人谁也看不上谁,组建军事法律进行审判更是可笑,孙总理临走前交代的清清楚楚,独立团的作战都交由大元帅府和高振经行裁决。人家代元帅胡汉民最后没话,你扯半天不听命令也没用。

胡汉民也看出几人的心思,摇摇头道:“加仑顾问,独立团在出发前已经得到了大元帅府的批准,所以他们不是自行前往,而是按照大元帅府的命令前往的。”

胡汉民之所以帮助高振,也不是因为他想维护,而是高振和苏俄不在一条裤子里,自己也不喜欢他们,再加上有这么一个人在面前雷,何乐不为。

加仑听完翻译后,有些生气,看向了周主任:“周,你怎么认为的?”

周主任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身为**代表,要跟加仑站在一条线上,叹气道:“我支持加仑顾问的看法。”

对于几个不懂军事的人来,这里面能够的花的就三人,代元帅胡汉民、苏俄军事顾问加仑和蒋介石。

蒋介石对于加仑的做法瞧不上,做的这么明显,有过,道:“我支持代元帅的看法,即便是调离独立团的话,也要等战事作罢之后再。我还是坚持我个人的观,豫军最好能够回撤一些,至少能够起到威慑作用。”

晚6时许,一营顺利的抵达吉安,顺利和豫军会师。邓本仁的部队还没有展开大规模的反扑,仅是在吉安外围发起进攻,皆无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