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抵京(1 / 2)

加入书签

张作霖和孙中山二人叹了很久,数个时之后,张作霖才起身告辞,临出门前还对孙中山:“先生您好好考虑考虑,我随时等候您的消息。”

他刚走后没多久,孙中山便叫张荣光把高振和汪精卫叫道房间里面。

入目,孙中山先生脸色蜡黄,双眼比近来疲惫不堪的高振还要疲惫,深深的凹了进去,只是那眼神依旧充满了睿智。

高振第一次见孙中山这副模样,双眼不由得忍不住红了起来,依照现在而言,只有孙中山会让高振觉得他是一个伟人,无愧于“国父”。

汪精卫的双眼也泛红,孙中山见到二人如此情态,不悦道:“季新、忠革,革命同志不可儿女态,我特意叫你二人前来,不是想看你俩哭的。”

尽管孙中山语气依旧像原先一样充满威仪,却遮盖不住病痛折磨下的疲惫,刚完,又咳嗽起来,这使高振和汪精卫俩人双眼更红了,张荣光边给孙中山捶背边遮掩的擦着流出来的泪花。

本来孙中山从性格上就不是个喜欢严格对待青年的人,也知道二人是发自内心的难过,于是也不再对二人的行为加于训斥,语气轻松的道:“你们俩猜猜刚才那个奉系的领头人跟我了什么。”

听见孙中山如此称呼张作霖,汪精卫就知道孙对刚才的谈话并不满意,努力克制一下自己心中的悲痛,张口道:“总理,难道是他不愿意服从先生的领导么?如果是想让您放弃联俄政策的话,我想是后他的背后有关系,也取决于他和苏俄之间的矛盾。”

高振也觉得讨论的内容离不开这方面,道:“总理,我和兆铭兄想的一样。纵观世界,不论是英美还是法德,乃至日本,他们都不喜欢苏俄的红色。而苏俄对于东北的野心也能因为他和我们的合作而低估,5月份的事情就是给我们一个教训。”

“恩,你俩猜的不错。张雨亭不仅让我放弃联俄,更提出让我全面的放弃三大政策。什么这是外国公使的反对,还什么他可以和他们谈,看来他在这方面早有准备啊。”孙中山微笑的对二人道,看来他对张作霖的话也仅仅是当了句笑话。

“我觉得他有些高估自己了。单他背后的主要势力日本而言,一个没落的帝国主义国家,除了自大,别的一无所有。而另一个支持他的英国,可以除了他之外,中国也有着其他的代言人。我不认为他有这个能力办成他的事情。季新觉得呢?”高振对于这方面有一些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之后,又问了问汪精卫对此事的看法。

汪精卫认真的听着高振的话,心里面也在感叹高振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人,当听到高振的提问后,赶紧收回了心思,想了下道:“总理,我不同意忠革对于日本的看法,而且我想的更多的是他既然要求我党放弃三大政策,那么他开出来的条件优势什么呢?”

“忠革的有一定道理,不过还是不要低估日本对于亚洲的影响力为好。至于他的条件,就是代表奉系全力支持我担任总统职务,而他本人只出任东北军政长官一职。北京也交由我们国民党军队管理,司令也由我们派出,奉系方面不会派遣一兵一卒进驻北京。”孙中山对于二人的分析都比较欣赏。

“总理,怒我直言,这个其实是一张空头支票,其心可诛。一旦我党和苏俄绝交,那么苏俄对我们的援助也会停止,到时候,即便我们派兵进驻北京,也会因为武器补给等问题毫无作为。”汪精卫听到这里赶紧劝阻道。

孙中山头,示意他不要着急后看着高振道:“忠革的意思呢?看。”

高振头道:“总理,我的想法和兆铭不谋而合。但我更注意的不是北京,而是北方的整体形势。自冯玉祥部倒戈以来,北方形势更加混乱,河南、陕西的局势可能影响北方形势的整体走向。据现在我所知晓的电报来看,冯玉祥的国民军正在与吴军张福来部在彰德对持,而刘镇华部又占领了洛阳、郑州、开封等地,形势极为不乐观。而刘镇华虽然是河南人,单名以上却是陕西督军,但其实质上不过是掌控了西安以及周边数县而已。然和正是因此,他通电表示愿意调往河南,把陕西让给他人这方面值得人去怀疑,可能和张作霖和段祺瑞都脱离不了关系。”

“总理,我觉得忠革在这方面的有道理,这的确使我们需要考虑的。”汪精卫在高振不慌不乱的完后,补充道。

孙中山对此事也不是一无所知,满意的冲二人投去欣慰的目光后,道:“那么忠革,你认为怎么解决合适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