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张自忠(1 / 2)

加入书签

月5日时,张作霖亲自来到中央公园吊唁孙中山,张学良也一同到场。

在孙中山的遗像面前,张作霖表现的十分悲痛,对宋庆龄道:“先生一代伟人,居然这么走了,哎,这是怎么一回事啊……”

完泪流满面,叹息不已的样子,在场之人无不为之动容,就是宋庆龄、孙科也对张作霖的印象好了起来,此人虽为一枭雄,却也是真情真性之人。

宋庆龄悲伤中看到众多之人前来吊唁,尤其是身为枭雄者也亲自到来,不禁为自己丈夫感到自豪,哽咽道:“先生一生为国为民,也算死得其所,只是临时之前还在为国家未能统一,同胞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感到遗憾;望大帅能以天下苍生为念,我想先夫一定会含笑九泉。”完,泣不成声。

在场众人也回想到孙中山的一生为公,纷纷洒泪。

此时冯玉祥、段祺瑞等人的代表也都在场,和革命党当中数人一样,尽管也悲痛孙中山的离去,可内心当中更关心的还是张作霖到来的意思。

之后果然如同他人期盼,张作霖当即表示除了专门戴河国民党主攻商讨国事,剩下的就是带犬子来祭奠先生。话一出口,高振就看见冯玉祥的代表闻之色变。

此时的奉系在北方可谓最强大的集团,而国民党也开始在南方风声渐起,而从根源上来讲,二者没有合作的可能性。然而随着张作霖的一表态,整个中国的大势力要为之一动。

在场的国民党人士除了少部分以外,在听到张作霖的表态后,喜上眉梢,却不曾想到,就在孙中山逝世前,奉系与国民党的协议也没有真正的达成。

其实,这次随孙中山来到北京的大部分也都是国民党内部的保守人士,他们对于孙中山之前与苏俄、GCD走的那么近,很不满意。只不过当时革命政府的武器弹药等全需要仰仗苏俄,再加上北方各军阀的实力强大,虽然反对,却也无可奈何。而现如今,同为被苏俄钦定的‘保守派’的高振手上能够搞来德**火,冯玉祥和张作霖先后表示愿意在一定程度上于国民党合作,他们自然人为不再需要看苏俄人的脸色了。就是汪精卫也对能够达成和奉系的合作表示期待,因为如此的话,他和胡汉民争夺国民党新领袖的筹码就又多加了一分。

而此时能够角逐国民党领袖的,除了他和胡汉民之外,也只有廖仲恺能够得到不少的支持。然而国民党左派势力的真正代表是他汪精卫,廖仲恺可能会为了左派的上位而退出角逐。

高振,一直是游走在左右两派当中的实权人士。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副官到现在一师之长,仅仅用了不到1年的时光。虽然是被人家钦的,但是并不妨碍左右两派都想拉拢他,而他最后的选择还有待等待。虽然和左派人士更为亲近,平时也比较支持左派,但是他和苏俄之间的矛盾却是无法忽视的;而从右派上来讲,他也不是个合格人士,有右派的作为,却除了和胡汉民还有些交往,其他的右派人士掰着手指头都算得出来。

在听过了张作霖的表态后,高振鄙夷不屑,于其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不如投在你身后那个奉系爱国派的领头人张学良身上。也明白张作霖这么做无非是为了能够再次在公开场合,让国民党和冯玉祥之间更加的隔阂起来。

正当众人各自琢磨如何获利之时,宋庆龄话了:“大帅既然有心,自然是中国幸甚。民族幸甚,这些大事大帅可以和兆铭他们商量,我不便参与,不过还是希望大帅能够心口一致才好。”

张作霖怎能听不出这句话的意思,有些尴尬的笑了几声,道:“呵…呵…老张谨记夫人教诲。”

之后张作霖变和汪精卫等人走去了后面临时搭建的办公所,真正有资格跟张作霖坐下来谈判的除了汪精卫,别人也再无此威望。

高振和孔祥熙没有陪去,去了的话除了自讨无趣,也没有任何作为,不如索性留在这里接待其他代表。

“忠革,你觉得刚才张大帅的话是出于真心的么?”孔祥熙看着那群人走进了办公场所,叹息道。

“哼,他要是真心的话,为什么在总理为过世之前不敲定。我看他不想表面那么粗狂,拖到今日,无非是看出了我党现在的形式,保守派希望能够和借机打压苏俄和GCD,汪精卫一门心思的想登上总理去世之后留下来的宝座而已。”高振撇着嘴,有些不满。

听到高振的语气,孔祥熙头咧了一下嘴道:“这倒是,看来汪精卫他们都是错估了这个枭雄啊。我看他们现在也没有心思琢磨这个,等过段时间琢磨透了,后悔也晚了。”

“就怕他们琢磨不透,从今天来看,国民军和我们之间的合作也就此告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