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沙基(完)(1 / 2)

加入书签

6月0号,张伯伦在英国媒体前向“沙基惨案”遇难家属致歉,并表露愿意对遇难家属进行物质上的赔偿。同时也希望中国民众能够原谅这次“意外”事件,并希望广州政府保持尽量的克制,愿意通过协商来解决这次重大的“意外”事故。

这次非正式的道歉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性的反响,不仅仅是在中国,就是连英国本土都为张伯伦的这次行为感到震惊。有人称张伯伦这么做是在贬低大英帝国的尊严,但也有不少人称赞他善良,诚恳的一面,认为他能够在世界面前树立一个新英国的形象。英国皇帝爱德华八世在听取了英国首相关于此次道歉的缘由之后,也出面表扬了张伯伦的敢于承担的一面,实际上,当他听到这条消息的时候,面红耳赤的责问英国首相鲍德温,这里就不一一言表。

而在中国,张伯伦的几句话则引起了更为轰动的效果,不少报纸一改之前的态度,称这是自民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外交重大突破,也是中英关系的一次破礁。认为这次的成功完全要归功于广州政府之前的强硬态度和民众的示威游行等等。却忽略了这只是张伯伦的自己表态,连他的首相都还没有对此事做出任何反应……

已经要贵升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却突然接受了关于张伯伦的道歉,并称这是中英外交的一次良好合作,虽然也提出应当归还沙面租界的建议,但实质上,苏俄和革命党内部的一些人已经被他“戏耍”了一通……

七月一日,国民政府在众人所盼中宣布成立,之前已经确认的职位没有任何改变,汪精卫首任国民政府主席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廖仲恺担任了财政部长,胡汉民却只捞到了一个外交部长。蒋介石也荣升为军事委员常任委员,而高振在经过廖仲恺的“建议”后,只能担任委员一职。

同时,廖仲恺在大会上还提出正式成立赣南国民政府议案,但是这个议案最后在汪精卫和胡汉民的推动下石沉大海。在会议中,邓演达和孔祥熙也从赣南赶来,向国民政府汇报了赣南最近的工作和发展,得到了汪精卫等几人的一致好评。

大会还通过了关于整顿军务议案,宣布所有原广州革命政府的部队番号全部改为国民革命军。国民革命第一军即原由黄埔军校训练的军官组成的黄埔军校校军,军长为蒋介石;建国湘军为第二军,建国滇军为第三军,建国粤军为第四军,福军为第五军,独立师和川军为第六军。按军事实力划分,第四军(原粤军)依旧高居榜首,第六军(独立师和川军)紧随其后,蒋介石的第一军只位列第三。

国民政府的成立和“沙基事件”的暂时性解决,使得独立师已经没有了留在广州的理由,于第二天,协川军共同走上了回赣的路途。

国民革命军第六路军这个番号一给,就意味着独立师的需要从新拟定各部的番号问题,除了原先的三万余人之外,这回又加上了川军的两万人马,还有上回俘虏的滇军万余人。根据原先的计划,滇军这万余人中最后只挑出两千多人符合独立师的身体状况,其他的剩余人马全部被编进了劳改队。总计五万四千余人的庞大队伍不能够再以旅为二级番号,要改为师一级单位,想到这里,中高层军官就止不住的摇头,看来到独立师升官发财的确是个好主意。

邓演达撇撇嘴,似乎对于这种言论不屑一顾,有些可笑:“我先代表赣南临时政府感谢锦公带部加入我们国民革命第六军,不过锦公的到来也是给我们带来不少麻烦啊。好了,不如先由大家一起来商讨一下,关于独立师和川军如何结合在一起,根据人数上,我们至少可以变成三个师,人数均为一万八千人左右。”

“忠革,你的意思是怎么整编?看。”熊克武问。

“我?具体的还没有想好,不过人士安排上面倒是有一些想法。这么来吧,赣南一直是我们独立师赖以发展的根据地,这方面锦公和喻兄、张兄等人也都有所了解。不过随着国民政府的建立之后,赣南临时政府的问题也是在所难免。择生倒是有萌发退出军队,主持政治这方面的想法,我看不如咱们先确立一下国民政府组成的具体方案,毕竟这关乎到整个第六军全体同仁的发展问题。”高振简短的答道,然后用目光开始巡视众人的反应,尤其是孔祥熙。

“忠革这方面的没错,在座的除了我之外,庸之兄也参加了国民大会。在会议上,新晋国民政府财政部长的廖仲恺就在会议上提出了要改组我们临时政府的议案,只不过奈于汪精卫主席和胡部长(胡汉民)的反对而没有通过。在这一上,我们应该抓住主动权,而日后江西一旦统一,我们可能还要直接成为江西的执政政府。”邓演达头赞同,最近,他也能感受到来自广州的种种压力,这种压力好像在推动着他朝某个方向走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