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纷争(一)(1 / 2)

加入书签

我觉得有个地方,我应该再次解释一下,因为有可能是我误导了大家。关于本书称呼蒋中正为蒋介石,是因为考虑到大家已经习惯了蒋介石这个称呼。然而其名应该是蒋中正,字介石。好了,大家看书吧!

鲍罗廷到来后,先是对何香凝表示了对于廖仲恺离去的哀悼,随后又想汪精卫等人建议组建一个特别委员会。于是随着临时召开的会议决定,由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组成特委员会,处理廖案。并决定党部、政治会议、国民政府各机关职权等,一律交由特委会统制。

蒋介石之所以被选为三特委之一,完全得益于他所任的军事职务和其极左的言论,对应付像廖案这样的突发事件,广州市卫戍司令当仁不让,再加上鲍罗廷的支持,无人能够反对。同时,连蒋介石自己的观察,也明白这是一次插手党政事务的极好机会,别人也能看出些许。

在特别委员会成立之后,蒋介石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宣布广州市的戒严,并派遣何应钦率领第一军第一师分布市区警戒,抢占市区的制高,控制了全布的形式。同时也开始设立审理廖案的特别法庭和检察委员会。这样,侦查廖案的准备工作便开始全面展开。

廖仲恺的死去,让贺衷寒知道蒋介石对自己的表现十分不满,虽然他可以找到理由来推托,可是他并不像这样做,虽然事实也正是如此。可是经过了一番思索之后,他认为自己对于廖仲恺的语词负有责任,因为现在成立的情报部门一直就是调查“刺杀”名单,而现在,名单上依旧有数人在上。

想到这里,贺衷寒吧最近收集到的所有有关右派活动的情报全部整理了一遍,连夜把第一批需要逮捕的名单交给了蒋介石。

名单上排在头名的就是主要疑凶朱卓文,然后是胡毅生、林直勉;还有粤军梁鸿楷、林树巍、杨锦龙等人。而蒋介石同时还受到一份秘密的情报,内容即为高振的护卫当中,有数名没有随同到来。

“没想到,竟然会有这么多人,有足够的证据吗?”蒋介石拿着名单问贺衷寒,虽然他抱着一颗誓要为廖仲恺报仇的想法,可是具体执行上还是需要慎重。

“我们的情报表明,这些人经常聚集在一起,而地就在慰园和文华堂俱乐部。根据打探,他们经常在这两个地方聚会商议,极有可能是策划暗杀的阴谋。”贺衷寒连忙回答道,对于自己的判断,他有着极深的信心。

“好,接着调查这些人,记住,我要的是直接证据。”蒋介石冷静的分析道,这几个人不是某人的亲信,就是某人的部下,如果要动他们,还需要思考一番。反正他们也跑不了,不如先好好查查。

“是,校长。”贺衷寒毫不犹豫的:“不过公安局的局长吴铁成是上面嫌疑人的亲信,是不是需要?”

“不用。”蒋介石考虑了一会后道,对于吴铁成是谁的亲信,他心里十分的清除,不过孙科虽然是倒廖的,却不会做出这种事情,多也应该算是个知情不报之人吧。

贺衷寒闻言头,示意自己的汇报结束了,而正当他要走之时,蒋介石却指着桌子上的一份文件开口道:“看看这份情报,你的想法。”

闻言,贺衷寒迟疑了一下,反应过来后连忙拿起文件打开一看,关于高振护卫未能同时到达的事情赫然在其上面,而且得有条有理,言指刺杀廖仲恺的刺客就是出自高振的警卫连。等看完之后,贺衷寒感觉到自己背后有一股冷风在吹着自己的后背,额头上的冷汗也滑落下来,连忙开口道:“校长,教练他不会是这样的人……”

“君山,我现在让你看的是嫌疑人,不是你的教练。”蒋介石摆摆手制止了贺衷寒的话,一脸痛苦的用手撑住办公桌站起来道:“党代表遇害,背后肯定有人指使,而且肯定是我党内的要职人员。这份情报看起来并非空穴来潮,你去把这份情报递交给许司令和汪主席,让他们负责彻查这件事。”

“可是这样,教练不是会……”贺衷寒有些不忍道。

蒋介石无奈的摇摇头道:“君山,我知道你的想法。其实我这么做也是被逼的,我跟你同样不相信他会做出这种情来。但正是如此,我们才不能直接插手关于他的调查,必须让别人去查。不然我们就是查出他是被人陷害的,别人也会是假的,这你明白了么?”

“校长的意思是,让他们去查,我们监督?”贺衷寒听完后,试探性的问道,得到的答复只是蒋介石缓缓的头。

贺衷寒走后,蒋介石沉静的望着那份名单,脑子里不由得响起了自己在何香凝面前表示:“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严办凶手,以告慰廖先生在天之灵……”

广州城内的空气因为廖案更为紧张起来,**在《新青年》《向导》等刊物上连续发表文章,明确指出廖案是帝国主义者与右派分子勾结所致,向革命发动进攻,要求彻查廖案,车彻底清楚右派分子,保持革命阵营的纯洁。

次日,国民政府宣布为廖仲恺举行国葬,同时也透露出案发时,廖仲恺的卫士负伤后抓住了一名受伤的刺客。而不为人知的是,何香凝却之人开枪的中有邓泽如的卫士。

因廖案发生,全城戒严并未走成的高振自从廖毙之后有些昏昏沉沉,看着手上拿着的报纸就知道,左要对右来一次大清洗,而至于清洗的结果,就要看对方如何肯罢手才成。最为让他担心的是,这次会不会就是右派发动4.1的原因……

正当高振为此苦苦烦恼的时候,李志却走了进来,禀报胡汉民来到这个暂时的住所,有事相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