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国产进程(二)(1 / 2)

加入书签

德隆的到来给赣南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搁置了一段时间的重工/军工建设计划要展开了。而孔祥熙在高兴之余又难免为钱感到发愁,这段时间以来除了支付了枪支弹药的开支和第一批抵达的重武器(一个炮兵营的装备)以来,其他各项开支仍旧在加剧。各项开支里,尤为军事占到了最端,一年要花费的军费就高达六百万之巨,和广东的军费开支相差无几。

年关统计还没有计算出来,但就现在计算出来的明年军费开支,刨去尚未支付的两个师级的火炮装备(各师一个营,装备看前文有介绍),其他的开支加起来也有五百万开外。

而赣南在今年的总财政除去矿产收入之外才四百万冒头,如果不是有南洋华人的捐助和老底子,连军费都无法维持,更不要建设。这块沉重的石头一直压在赣南的每一片角落,好在当地的不少民众和议会对于政府的穷兵黩武表示理解,不然赣南难免会成为第一个被推翻的国民政府。

还有这次要建立的军火制造局,建厂、招工、培训、矿产、车床等等,完完全全是在为第六军服务,这些都需要花钱,并且是需要按照市价付钱。这么做的好处虽然能够培养出一个拥有竞争力的外资官办企业,然而赣南仅能提供的只有土地、矿产和税收的减免,能不能谈下来还要看最后的结果。

和德隆随行的还有一只地质勘探专家组成的考察队,他们将在赣南对矿产资源进行考察。也许他们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孔祥熙也对他们极为重视。

看着手上粗制预算,孔祥熙不由得感慨。现在政府除了在军事和工业之外,可谓一毛不拔。教育经费只能够维持现有水平,离推广义务教育之类的还相差很远。建设经费也依旧少得可怜,平时都是由工兵来修建一些东西……

看着孔祥熙坐在会议室里愁眉苦展的样子,高振等人都在声的议论,不敢轻易打扰,直到他最后缓缓地放下手中的预算出:“我们还能坚持一年。”这句话后。其他人才忍不住的头相应。

高振只是默默地笑笑,心里却忍不住的庆幸把他这么一个牛人找来,要不然财政会成什么样子。实在难。不过他也发现了一些能够解决财政赤字的方法:“庸之兄,你认为我们是不是应该建立一个赣南中央银行,来吸取民众手中暂时还用不到的钱,来缓解一下财政压力呢?”

孔祥熙闻言摇摇头。他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忠革。你要知道,以现在赣南的情况,老百姓手中有多少钱,你我大概都能估算出来。就算把他们都用在缓解财政赤字上,依旧会带来新的难题。而且以我们现在的条件,我不觉得能够组建出来,这还是其次,真正的问题在于如果我们拿了老百姓的钱。最后还不上,怎么办?”

听到他这句话。邓演达忍不住的道:“确实如此,广东政府方面也不会给予我们财政方面的支持,我们毕竟和广西不一样。不过我倒是觉得,如果德隆他们最后和我们一同建立起军工企业的话,我相信我们能够挺过难关的。”

“彩票或者是债券有没有可能?”高振依旧道,他虽然不是什么财政专家,却也知道一两种大概的捞钱办法。都上世的**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自己现在又何尝不是,摆在两方面前的河还都是深的没底。这种惧怕差错的压力并非人们可以想象,看来有组建一个财政专家团队的必要,至少也要有人帮着孔祥熙出招拆招。

听到这两个方法,孔祥熙隐隐的觉得可行:“这个具体的不好,不过以赣南现在的声誉来,有条件一试。”

“我觉得我们应该组建一个财政专家团队,重金聘请国内外有所成就的经济专家,请他们来帮我们谋划发展。并不需要他们来赣南,只需要我们把数据提供给他们之后,让他们研究和总结,这样做省掉了不少麻烦,还能够多汇聚一些意见。”高振继续道。

“重金啊…”孔祥熙一听到这个字眼,胸口不由得一痛:“这个到没有问题,光靠我们的话,难免会出现差错。补救起来也即便不是为时过晚,也十分的麻烦,带给民众的损失的会不。”

“对了,二大即将召开了,北伐的脚步也开始迈开了。我看有些事情还是可以等到北伐之后在解决也不晚嘛。毕竟北伐是我们现在面对的头等大事,只有做好了它,才能有一个优越的外部环境来谋求发展。”胡汉民的建议有条有理,“廖案”之后的这段时间,汪精卫等人又开始认为是他的重要性,这让他越发的乐观起来。

高振听到后不免皱眉,要按他这么确实没有错,但是根据自己脑子里的记忆来讲,北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好像两党之间爆发了什么问题导致了4.1的发生,也直接的导致了两党从合作走向了分裂的敌对。所以他并赞同这种观,主张道:“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尽量的从现在开始着手处理这些问题,毕竟北伐的成败并不仅仅是打过了长江就算结束。真正的问题在于能否让中国行政一个统一的政权,这方面,我想像日本那样对我国野心勃勃的国家来,并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而届时,我没有没有一定的基础就能够在这方面显现了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