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咸阳城(1 / 2)

加入书签

咸阳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宗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新建“六国宫”。咸阳作为秦都历经七世,共144年,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军事上统一六国的指挥中心。

咸阳城有内外城之分。

内城主要由渭水之北的咸阳宫和渭南的兴乐宫组成,横跨渭水,靠长达二百八十步的渭桥贯连两岸交通,形成宏伟壮丽的宫殿组群。有回廊外接兰池宫和新建的六国宫。

两宫气势磅礴,全部均为高台建筑,有上扼天穹,下压黎庶那种崇高博大、富丽堂皇的气魄,隐然有君临天下之象。秦都咸阳的布局是有独创性的,它摒弃了传统的城郭制度,在渭水南北范围广阔的地区建造了许多离宫,秦人借驰道,复道等将咸阳周围二百里内大批宫馆联成一个有机整体,摹拟天体星象,环卫在咸阳城外围,更加显示“天极”咸阳宫的广阔基础,也突出了它的尊严。秦人又推行不建外廊的革新措施,采取宫自为城,依山川险阻为环卫,使咸阳更增添了辽阔无垠的雄伟气概。

姬良和吕素路过咸阳宫门口的大广场时,几个巨大的阴影挡住了逐渐西下的阳光,姬良抬眼望去,只见十二尊巨大的金人,分两排矗立在咸阳宫前的广场上。姬良目测估算了一下每个金人足有十二米之高也就是近四层楼那么高。

“这是翁仲将军的像!”吕素告诉姬良。

秦代少府章邯奉命收缴铸销天下兵器铸造金人,每尊金人高五丈六尺,重三十四万斤,金光灿灿地鸟瞰着车马行人,其赫赫威势远超过了三代之九鼎。翁仲,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名阮翁仲。相传他身长1丈3尺(近3米高,好在姬良不知道翁仲的历史,否则他一定会怀疑是姚明之类高个子穿越到秦代了。),这翁仲端勇异于常人,秦始皇令翁仲将兵守临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后,秦始皇为其铸铜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远见该铜像,还以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于是后人就把立于宫阙庙堂和陵墓前的铜人或石人称为“翁仲”。直到西汉之世,这十二尊金人依然威势赫赫地矗立在长乐宫门前,匈奴人长安见之,无不视若天神跪拜。到东汉末年,又一个等同项羽的大破坏者董卓,熔铸了十尊金人铸了小钱。所余两尊,至魏晋南北朝大乱之世,又为苻坚所毁。巍巍帝国金人,终不复见矣!

咸阳外城比内城大了十多倍,是平民聚居的郡城区,商业发达,旅运频繁,肆上货物,品种繁多,物美价廉。

与姬良想象的相反,进咸阳并没有遇到什么麻烦。想必是秦人认为天下已经平定,万事大吉了。秦人又推行不建外廊的措施,所以他们顺利的通过了路边的秦军检查点,就到了城东六国富户聚集的外城。

当姬良的马车路过城东的市集时,便目睹各种畜类产品的出售,例如肉、皮、筋、角、脂、月交等等。另外又有陶、木、铁器、纺织品等手工业制成品,其况之盛,远非邯郸荥阳所能及,可见咸阳的经济实力。咸阳的营运分私营和官营两种,政府设有管理市场贸易的机关和官吏,以监察和促进商业的发展。例如置盐铁官、管理手工业的「工室」、「工师」及司徒、司马、司空、治田等官吏,以厘定产品的规格、质量或生产的方向,这都反映了秦国强大的经济实力。

秦始皇时咸阳城进行不断扩建,据记载,他每灭亡一个国家,就在咸阳附近按各国宫殿图样建造一处宫殿(即六国宫)。统一六国后,为防止叛乱,又将各国富户集中在咸阳。这些富户的子女大多充入了六国宫所以其家属们就大都住在咸阳宫东面的六国宫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