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读史明志(1 / 2)

加入书签

姬良再次恢复到了每日无聊的状态,姬良便向如月公主请求继续借阅有关大秦历史的典籍。嬴灵欣然同意。

一日如月公主问起姬良的表现,听到姬良真的老老实实的看秦国历史,眼下已读到陛下一统六国前的部分了。每读到秦人一心共赴国难的词句还常嗟叹以秦人为傲!读到陛下亲身治水还激动的热泪盈眶,连说:这才是真正的帝王、雄杰!

嬴灵皱皱眉头,突然她想到一件事,于是吩咐小柔:“明日你取来甲字房中的始皇二十年的戊字卷给姬公子看。”

小柔惊道:“公主!那可是……”

嬴灵冷静的说:“你做便是,要仔细的观察那姬良的神色。”

小柔:“喏!”

嬴灵笑着想:看你露不露马脚。

第二天姬良刚一坐下,就发现这几卷新竹简,他连忙打开细细的观察。边上小柔仔细的观察姬良的神情。只见姬良神情凝重,眉头越来越皱。飞快的连续打开了几卷竹简,然后呆呆的坐在原地看着小柔,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似乎要说什么。小柔心想:难道姬公子真和刺杀陛下的事有关?正想着就听姬良问:“柔小姐,这写的是什么字啊?怎么我一个也不认识?”

小柔忙凑过去一看立刻翻到:难怪姬良面色凝重原来是不识字啊!

原来这几卷竹简刻的是大篆,而不是姬良认识的小篆。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周宣王时,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因其为籀所作,故世称“籀文”。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所创。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华夏,其疆域广而国事多,文书日繁,甚感原有文字繁杂,不便应用;加之,原有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书不同文,写法各异,亦亟待统一。乃命臣工创新体文字。于是,丞相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就大篆省改、简化而成。小篆又名玉筋篆,取其具有笔致遒健之意而名之。小篆较之大篆,形体笔画均已省简,而字数日增,这是应时代的要求所致。从古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重要地位。

小柔问:“公子不识得这大篆?”

姬良不好意思的挠挠头:“不瞒柔小姐,我连小篆都识得不多。还好有你和素素教了我不少。”

柔儿掩嘴笑了,姬良见小柔好像识得这大篆就拿着竹简问:“要不有劳小姐,烦你给我翻译一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