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壶口瀑布(1 / 2)

加入书签

德水冰面

姬良驾着雪橇沿着平坦的河道冰面高速北上,走了半天的功夫姬良远远的发现前面的河道上好像有一道堤坝。姬良减缓了雪橇的速度,将风镜推到前额上,果然前面的两山间的河道正中出现了一道‘堤坝’。姬良拉住刹车停下雪橇。他从皮裘里摸出地图,一看肺都要炸了。原来这古人的地图画的太简单,横七竖八的画着山水道路,标识也不清。好在姬良学过地图的读判,又熟悉中国的地形,没费太多的劲就知道了前面就是著名的壶口瀑布了!他摸出望远镜,擦干净镜片上的水雾,望去果然是一片参差不齐的冰瀑。姬良缓缓的驾着雪橇靠近那冰瀑,他看到冰瀑的冰柱犬牙交错,从八九米的上层河面直落到冰面。冻起的冰柱仿佛一柱柱倒垂着的钟乳石。临近瀑布的河面虽然也冻上了,但布满了碎冰渣和冰冻着的涟漪和波浪。雪橇根本无法靠近。姬良环视四周,想寻找上岸的地方,难不成要掉头回去?

姬良发现瀑布下游两三里的地方有道斜坡,他摸出望远镜一看,原来在这段比较平缓的石质河岸边,有条斜坡大约成20度的角度由河岸直通河面。是“旱地行船”的坡道!姬良在壶口旅游时听说过这种“旱地行船”。

由于壶口瀑布落差大,加之瀑布下的深槽狭长幽深,水流湍急,给水上船只通行带来很大的困难。过去从壶口上游顺水下行船只,不得不先在壶口上边至龙王庙处停靠,将货物全部御下船来,换用人担,畜驮的方法沿着河岸运到下游码头,同时,靠人力将空船拉出水面,船下铺设圆形木杠,托着空船在河岸上滚动前进,到壶口下游水流较缓处,再将船放入水中,装上货物,继续下行,在岸上人力拖船很费力气,常常需上百人拼命拉纤。尽管有一些圆形木杠,铺在船下滚动,但石质河岸上仍被船底的铁钉擦划得条痕累累。在当时的条件下,“旱地行船”可能是水上运输越过壶口瀑布的最佳选择,它与壶口瀑布上下比较平缓的石质河岸相适应,近年来,由于公路、铁路的迅速延伸,以及壶口附近黄河大桥的修建,过壶口的水上航运已阻断多年,旱地行船现仅可看到昔日行船留下的痕迹。

姬良调转雪橇到达缓坡处,他停下雪橇下车检查这个缓坡,沿着缓坡走了一遍,缓坡坡度不大也很平整,雪橇可以沿坡而上。

姬良回到雪橇上,吕素从车帘后探出头:“小山哥哥,怎么回头了?”

姬良说:“前面有道冰瀑布,我们得绕道河岸上去。”

“冰瀑布?我想看看……可以吗?”

姬良说:“没问题等我们上河堤就可以看了。要上坡了,你抓好。”

吕素说:“哦。”忙缩头坐好。突然她想起那暖炉忙说:“小山哥哥,慢点,我先灭了暖炉,免得打翻了危险。”

姬良笑道:“不妨的。”说完便驱马上了坡道。

吕素感到车厢明显倾斜了,连忙抓了块布去扶那炉子,免得炉子翻到洒出火苗或灰烬。

“咦?”吕素惊奇的发现虽然车厢已经明显的有了个角度,自己都坐不稳了,可那木架中的球型暖炉中的装木炭的小铜碗也转过一个角度,木炭的火苗还是笔直的向上,一点灰烬都没有洒出来。

原来这里面的小碗可以转的,真有意思!吕素用布包了手轻轻转动那球炉,果然那小碗会自动旋转保持火苗始终向上。吕素试了一下发现这球形暖炉不管往哪个方向转里面的小铜碗都是保持开口向上的。真是个好宝贝,一定是小山哥哥发明的。

吕素想:小山哥哥可真有本事!

雪橇上了河岸,沿着船只移动的通道,很快就到了一处平台,这里可以清楚的观赏整个壶口瀑布。姬良停下雪橇喊吕素下来观赏风景。在吕素兴奋的给冰瀑布拍照时,姬良则调整了雪橇的刹车,因为他知道马上会有个长下坡了,这个刹车可就重要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