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我的菜1-邻居是金矿老板(1 / 2)

加入书签

上林县位于广西南宁北部,上世纪80年代民间采金活跃,90年代曾出现“万名金农上东北“的景象,后因国家政策采金热潮降温。

据上林老采金人介绍,第一批上林采金人是在2006年6月到加纳的,那时仅有1组砂金开采设备,投资85万元。

2009年春节后,上林县老采金人黄建军等人携带资金、设备开赴加纳。当时,加纳的中国采金机组“五个指头就能数过来。“

一套包括挖掘机、抽砂机在内的砂金开采设备,价格约200万元,在上林县明亮镇装柜,后经海运至加纳。

前往加纳的基层采金工人,月薪高出国内一倍多,约5000元。外加每天共享黄金产量2%做奖金。一般签三年合同。

早期到加纳采金,因地多人少,收金量大,来自南宁的商人尚林潘较早尝到了甜头。尚的岳父是上林县人,曾到东北采金。2009年,岳父投资加纳金矿20万做小股东,三个月即回本。

最初,尚林潘曾怀疑加纳采金是传销骗局。直到他飞抵加纳,在岳父的工棚亲眼见到4名收金工人,从盘子上摇出“金黄金黄的“、“最大像米粒一样的金子足足210克“。

“当时,国际金价每克250元,210克就是5万元,一天成本三四千元,国内很难找到回报率这么高的投资了!“尚林潘当晚决定回国采购设备。

2010年,尚林潘投资230万组建一条采金线。当时国际金价猛涨,从2009年每克140元涨至每克300元。不到3个月,他收回了投资。

尚林潘说,最多时,他的工地一天收金600多克。

两年后,去加纳的第一拨采金人回到上林县。他们带回了财富,“有人送礼用100克黄金“,也带回“一天挖一公斤金子“的传奇故事。

“加纳遍地是黄金“的段子,随后在上林县采金圈内夸张地传开。

到加纳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