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书局(1 / 2)

加入书签

骆家的书局有国子监的门路,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大书局,在多地都有分店。

骆文依旧想给沐苏出诗集,觉得不让她名扬天下就是埋没了。

沐苏有些骑虎难下,只好道:“女子终究是要嫁人的,得了这个名声也不见得好,倒让人觉得轻狂。”

骆文想起昨天沐苏走后,何修齐提起过沐苏非常受燮王青睐的事,若是要嫁入皇家,必是诸多束缚,名声于她来说,是有些鸡肋。

想到这些他一下子就泄气了,连道可惜了。

沐苏趁机跟他提另外一件事:“其实我今日来,是有另一件事想与骆师兄商议。我有个远房兄长,建了一个叫做‘平安号’的快镖……”

她把平安号跟骆文介绍了一下,说:“书籍笨重,许多客人搬运不回去,平安号可以低价帮忙送。还有些客人想要的书,店里一时没有,可以留下订金和地址,等书到了平安号可以不管对谁来说,都是方便的事。”

骆文听得感兴趣,问道:“还有做这个生意的?好事是好事,不过这能赚几个钱?”

沐苏说:“刚开张肯定是不赚钱的,但这个生意,货越多成本越低,也就有得赚了。”

因为不需要书局直接花太多钱,骆文说:“让你表兄来直接找我,我跟他再谈谈。”

沐苏心中一乐,说:“好,我这就去跟他说。”

她起身要走,骆文连忙喊她:“稍等一下,别这么急。天河一会儿下学了会过来,说是想拜会你,还请等等他吧。”

在弘文书院中,薛天河特别有人气。

书院有一半是薛家的,他不仅出身名门,还有个王妃姐姐,自己还是解元,明年科举前三甲八成也有他的一席之地。

所以上下课期间,总有许多人拉着他评书论政,可对于薛天河来说,能与之交心的人,却没有几个。

自身优秀的人,不管行事风格是谦虚还是自信,看人的眼光总是很高的。

他没想到进京后第一个入眼之人,是个女子。

他下课之后把书本丢给书童,急忙往书局赶去。

昨日诗会上人多,他有许多想说的话,没有机会跟沐苏交流,幸而骆文是个跳脱性子,察觉到他的想法。就急匆匆的约了她。

薛天河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的是沐苏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他每每想起,心中总是会涌起一股豪迈,但同时也越品读越无法理解,这怎会是一个年轻女子的作品。

他一直认为,作品、文风,与人是有莫大关联的,能写出这两句诗的女子,他一定要好好了解一下。

赶到书局时,骆文正拿着新出的诗集向沐苏介绍京城的才子们。

听见动静,两人抬头向门口看去,薛天河戴着小瓜皮帽,顶着一身的风雪走了进来。

沐苏自然而然的问道:“外面又下雪了吗?我来时天色就有些阴沉,这一会儿下这么大了。”

说着,端起桌上的热茶给薛天河斟了一杯,指着火盆边的座位说:“来,薛师弟,坐这边暖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