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戮(2)(1 / 2)

加入书签

在名义上苏联是冷战的另一方,但是苏联从来没有找到正确的应对方法与应对尺度,被动地按照西方设定的轨道,卷入一场不知己不知彼的军备竞赛。()(看最新最快的小说,百度搜。)苏联热衷于稳定东欧边界这个没有任何实质意义和实质威胁的既得利益,热衷于取得一个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的西方法理承认,热衷于在防御态势下搞进攻性军事部署,参与以短击长的常规和核军备竞赛,结果坠入西方的彀中---按照西方主导的轨道和西方的强项竞争。

冷战的关键在于精英阶层的走向,因为精英阶层是喜欢实现优势地位的,在整体上是支持精英主义制度的。美国的艾奇逊1949年寄希望于华国的“民主的个人主义者”,毛.泽.东在会见美国记者路易斯-安娜-斯特朗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美国压服中间地带之前是谈不到进攻苏联的,发动冷战的目的首先是进攻美国人民,1953年美国的麦卡锡运动就成了毛.泽.东预言的绝妙注脚。毛.泽.东的“东风压倒西风”论断,就是针对当时西方精英阶层普遍对精英主义制度的深刻反省而言的,冷战的发动者著名的白人民兵丘吉尔、杜鲁门对这一点就更加明确了,只有宣扬“全民.国家全民党”的赫鲁晓夫这个蠢材蒙然无知。苏联的解体和冷战失败实际上在赫鲁晓夫时代就已经开始了,甚至还可以追溯到斯大林“技术决定一切,干部决定一切”上去,不过最后在戈尔巴乔夫和耶利钦手上趋于大成而已。

西方宣称冷战以苏联的失败而告终。这并非偶然,这是西方以“有虞备不虞者胜”的结果。苏联的错误还在于单纯注重武备而错误地放弃思想资源的利用。而西方的最后胜利的取得,则是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精英主义者的追随。和苏东精英对人民利益的背叛。华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客观上也是有利于西方实现其冷战目标的,不仅加强了西方的垄断地位,恶化了第三世界国家的贸易条件,而且还扩展了垄断企业的活动地盘。

冷战胜利的标志是西方社会内部对精英主义制度的怀疑和否定情绪的消失,这个事件的标志是美国的里根和英国的撒切尔的上台,以及新自由主义主义经济政策的得势。苏东的解体和转向只是冷战战果的扩大,是精英主义制度在本地精英的努力配合下,占领了更大范围的地盘卷入了更多的人口。

冷战胜利的关键在于精英阶层在总体上忠于精英主义,不管是在第三世界还是第一世界。而且是从前对立的集团内部的精英主义者,进行的建立精英主义制度的努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苏东的解体和转向,不是什么资本主义制度魅力的竞争,更不是经济效率的竞赛,而是精英主义者热衷于建立精英优先的社会制度。

由于冷战时代的长期努力,西方的知识精英与政.权的结合过程也同时完成,在冷战结束的同时,西方的知识精英已经完全忘记了当初对大战的反省。迫不及待地宣称“历史终结”。在大战之后西方知识精英基于人类良知,对大战进行的反省和对西方根本制度的怀疑,今天在西方已经被典型的麦卡锡腔调,界说为“苏联的同情者”。

由于苏东的解体和转向。华国进入改革开放,垄断资本在世界上的领地迅速扩展到全球范围,西方的对外目标也同时实现。而且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西方得以在技术垄断的基础之上获得空前的世界市场垄断地位,战后的西方主导国际贸易的基础。迅速由战前的“剪刀差”向垄断价格对竞争性价格的南北贸易关系转移。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实现了空前的富裕和发达。

以垄断价格对竞争性价格的国际贸易秩序的建立。除了西方世界的主导之外,南方国家普遍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国家不可动摇的努力目标,实际上是这个过程得以顺利完成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南方国家在工业化和发展的早期,只能是从自身具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性产品入手,使得第三世界国家的出口产品结构雷同,形成相互竞争的态势。同时由于工业化在全世界的普及,使得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贸易规模都空前扩大,西方从而也得到空前规模的“高价格”产品输出市场,同时相应获取空前的垄断利润。正是在垄断利润的支持之下,西方得以在全球确立非常优越的资源利用地位,使得其经济规模完全不受本国的经济资源限制,成为全世界的高价格产品供应中心和资源消耗中心。

西方以垄断价格主导了大部分的世界资源,而苏联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分到一杯羹。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苏联参与军备竞赛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而西方却实现了富裕和发达。因为苏联企业从设立目标和经营方式,都无法从世界市场上捞到足够的垄断利润,这从老大哥对华国的真诚技术援助中就可以看到;相反西方企业却成功建立起遍布全球的垄断利益输入关系,通过国际市场体系集中利用全世界的资源来与苏联集团抗衡。

正是因为冷战过程的深入,需要全世界的资源被动员起来,第三世界国家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也大为上升,为了不使自身孤立,对盟友的扶持和拉拢(如马歇尔计划)也使得富裕的阶层过分扩大,这一切都使得人对自然的关系出现巨大的恶化,富裕和发达即使限定在目前的狭小范围之内,相对应的自然资源也显得无法支撑的。

同时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对资源的加工利用,将可能不再依赖对工人的剥削,如原来认为难以实现自动化的摘棉花、挤牛奶等作业过程。现在也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因此对于维持富裕生活而言,迫切的问题是要减少对有限地球资源分享的人口数量。富人和穷人的和平共处已经受到深刻的质疑,这就是文明冲突论之所以产生的根本原因。从理论上讲。减少富裕人口比减少穷人更有效,但是富人目前都是美国的盟友,根据过去时代设立的敌对关系国家都是第三世界国家,所以惯性发展的结果是针对以前的被包装成意识形态敌人的那些国家。

由于华国人口基础庞大,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工业品就产量而言也是居于世界第二位,而且华国的人均能源消费还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看起来华国已经具备进一步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技术能力和决心,华国已经是而且将会是世界上资源消费增加最快的地区。华国已经是促成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急剧下降的发展过程。下一步极有可能是一步一步地削减西方的技术垄断地位,因此华国既是威胁西方资源分配地位的国家,也是可能威胁西方垄断利润的最大潜在对手。

由于地球资源的有限性是无法更改的,富裕和发达的生活不仅不愿意改变,而且成为一种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成为优越制度和自由(就是**不受主动克制地被满足)的表征,还不能一下子完全扭转,因此可以预料,发达国家最后一定会成为美国的敌人。所谓“民主国家之间没有爆发战争”的趋势是不会长期存在下去的,这种局面只是一种假象---在共同敌人消失之前、盟友还是被需要之时的假象,在第一步战略目标还没有实现所以第二步目标还没有提升到议事日程时的假象。

世界人口在1800年前后达到10亿,用了接近300万年时间。第二个10亿在1930年达到,用了130年时间,1960年世界人口达到30亿。1975年人口达到40亿,1987年世界人口达到50亿。()今天世界总人口已经突破60亿。与人口迅速增长的同时,世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工业所主要依赖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并没有同步增长,而且由于发展水平的提高,在人口急剧增加的同时人均资源消费量还在继续递增。能源消费的增长尤其是与城市人口的增长,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今天世界经济所依赖的能源97.5%是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工业产值的70%以上,是在对不可再生资源加工中取得的。

世界钢铁产量在1950年为1.8.9亿吨,1968年突破5亿吨,1972年达到6亿吨,1974年突破7亿吨。目前钢铁产量处于稳定状态,徘徊在7.0-7.5亿吨之间。作为现代消费主义标志产品的私人轿车,目前每年销售量约3500万辆,其中美国约1500万辆,西欧约1360万辆。目前世界每1000人汽车拥有量为92辆,美国达400辆,西欧368辆,日本为383辆,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而华国和印度每千人均为5辆。

再以能源消费为例,世界能源消费量(换算成标准煤)从1850年-1950年,世界能源消费量从1亿吨增加到25亿吨,1988年超过100亿吨。人均能源消费量从1850年的115公斤,增加到1950年的1000公斤,1995年已经达到人均2055公斤,1995年美国人均消费11312公斤。华国人均1083公斤。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尚不能认为人口对地球已经形成绝对过剩,已经达到什么增长的极限。但是富人不肯与穷人一起过大致平等的生活水平,他们要在技术所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下生活,因此世界资源就明显无法支持这样的愿望。其中美国表现得尤其突出,绝对不肯为了环境和子孙后代牺牲自己的富裕和发达,减少自己应该首先承担的义务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就是再明显不过得例子。

由于华国人口基数巨大,虽然人均数量很少,但是总能源消费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9。华国的钢铁产量占1/7强,从这里也可以大致领略到。为什么华国成了美国的头号敌人。

1930年代,奥地利的哈耶克。在与波兰的兰格关于社会主义的大论战中,以其特有的右翼观点而在西方学界声名狼藉;而1974年此人竟然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连他自己也高兴得老泪纵横,认为是替自己恢复了名誉。到了1990年代,此人被华国的精英主义者捧为“二十世纪的先知”,看作自由主义的祖师爷。

在战后作为西方精英阶层深刻的结果,也是对平民力量的妥协结果的西方福利国家制度,在1970年代末期被英美精英主义者批判为“英国病”。撒切尔和里根的上台,就是西方右翼势力在政治上得势的最明显标志。西方的精英阶层已经在战后不到30年的时间内。完全忘却了对两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反省成果,拒绝与弱势阶层的利益协调,全力推进丛林法则又成为西方精英的“永恒的利益”。

19..8.9年美国国务院一个不知名的官员福山抛出的“历史终结论”,迅速被英美媒体,捧为新自由主义的经典,继而又被包装为人类文明的经典,华国的精英主义者在这个过程中也糜费了大量的心血。

1990年代,美国所谓战略家极为活跃,对美国的国家战略确立起到了很大的总结和推动作用。其中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就可以看作美国单边主义的宣言书,而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历史的重建》则是美国单边主义的总路线

列宁称“垄断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确实按照今天的社会现实看,西方精英主义制度确实是已经山穷水尽。这个山穷水尽已经由无可缓解的深刻人地矛盾来体现,精英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现在遭遇的就是自然的硬性制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文明冲突叫嚣。已经是西方种族主义者准备进行人口消灭战争的前奏,华国人尤其不能对此掉以轻心。

西方的富裕和发达是西方新的不可动摇的基本国家利益。这个利益的实现基于西方在技术上的垄断地位和西方跨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产品实现。维护这个利益也相应地需要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促进西方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上升、促进对垄断地位有消解作用的国家权力的自我限制;二是防止关键技术的转移,以西方的金融实力加强垄断资本的竞争地位。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企业解体和破产和被并购。消除国家权力对垄断企业的限制和消灭市场上的中小竞争者,给资本以完全自由,是西方国家坚定不移的目标。

美国企业能够在世界市场获取垄断利润是资源输入的基础,资源利用规模巨大是美国富裕和发达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而富裕和发达就是每个美国人的根本利益所在。这也是美国在丛林法则中仍然能够维持社会整合的基础,所谓的“大馅饼理论”就是一个较低层次的“物质财富充分涌流”,这显然能够大大地缓和美国精英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美国精英阶层和民众基于以上共识,形成了共同一致的种族主义(爱国主义)情绪并持久不衰,其唯一奥秘就在于此。美国之所以为美国的要害,就是利益输入、种族主义和财富充裕的三位一体。对于没有物质充裕的美国,有兴趣者可以去查证一下,在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的加油站一共发生过多少起为争夺几加仑汽油而发生的枪击事件。

在这次美国遭到“战争袭击”(小布什的权威定义)后,美国政客和媒体精英的露骨表演,以及体现在民.意测验中的美国深厚的种族主义情绪,是非常让人吃惊的。而对于华国人而言,被美国当作敌人进行多年的妖魔化之后,对美国民间这种深厚的种族主义情结,尤其具有深刻的领会和心得。种族主义是美国社会的无可救药的毒瘤,是美国之所以成为美国的主要维系力量之一,没有种族主义的粘和作用,美国将会陷入解体的危险。当然种族主义不是凭空发生的。它的前提是垄断利润和利益输入(英特尔和微软就是代表美国向全世界征税的),它的结果是美国具有世界资源分配上的优势地位。能够实现别人达不到的富裕程度。

西方的富裕和发达是基于在地球资源分配上的优势地位,这种优势地位就是建立在垄断价格的基础之上的。而第三世界在国际市场上以竞争性价格出售产品,则是一个不能动摇不容更改的前提。正是在这样的国际贸易体系中,西方的富裕和发达才得以维持,正如前联合国秘书长所言“发达以不发达为基础,少数人富裕以多数人穷困为条件”。现代化在资源制约之下,永远只是一部分人的价值,缺乏普及到全人类的物质基础,是精英主义者所能够实现的梦想,这个梦想以破坏多数人的基本生存条件为前提。所以现代化这个无须证明的价值。是彻头彻尾的精英主义价值。

美国决不是什么“多极世界”的拥护者,甚至不是“一超多强”的拥护者,美国需要的地位是完全彻底的主导地位。在世界资源短缺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美国追求的是完全的不受节制和协商的资源分配权,而不是目前在资源占有和利用上的优势地位。因为计算机技术和智能技术的进展,剥削穷人不再是富人富裕的条件,所以富人和穷人“两极分化”的和平共处的必要性趋于消失,这才是美国的追求,这才是文明冲突的内在逻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