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少帅(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天上午,北京还没有就广州东征做出最后结论的时候,就收到了广州传来的一封电报,上面有教导团两个团所有排连级以上军官的签名,内容为请战。

原来蒋介石在看完演练之后,就果断的在军营当中,当着众人告知了黄埔校军在军委会上的遭遇。当他宣布不能够参加东征讨陈之后,台下的军官无论曾经时候有过隔阂,一致的想法就是请愿,向代元帅胡汉民和北京的孙中山请愿。他们从来到军校的第一天起,受到的教育就是东征平叛、北伐中原、打到军阀,而现在就要东征了,马上就能够用行动证明自己等人并非空谈之时,却的来这么一个打击,还没等蒋介石煽动他们,就已经怒火朝天。

看到这种情况,蒋介石满意的了头,顺理成章的组织了签名请战,并与第二天清晨,亲自拿着这些签名来到大元帅府,找到胡汉民之后,郑重的把这些签名交给了他,同时当着胡汉民的面,签下了自己的大名。

胡汉民对他所作所为没有准备,有些吃惊的翻看着这些签名,脑子里有不由得回想起杨希闵和刘震寰往日的种种,两种反差的对比,让他有些感动。很快这些签名请战书电报就传到了北京,此时的孙中山虽然病卧在床,却还没有接受真正摧残人身体机能的放射性治疗,忍着病痛,让高振和汪精卫来到面前。

看到他的示意,汪精卫从高振手上接过电报后看了一遍后道:“总理,这封电报是黄埔军校的请战书,自黄埔军校上到校长介石兄和仲恺兄,下到学校各师生都有签字,我个人认为这件事情光靠展堂兄即可处理了。”

孙中山头,想要做起来训话,坐在床上的宋庆龄连忙把他扶起来,然后又从张荣光手上接来两个枕头电灶孙中山的腰部。

“这是我们革命的希望,兆铭,这就是我们革命的希望啊。忠革,你你对他的看法。”孙中山有些激动,又指了高振,示意他来表达一下看法。

“总理,学生个人认为,应该让黄埔军校的校军参加东征。一个军校的学生如果没有上过战场,那么他永远不能成长为我们革命需要的有机分子。”高振表示道,这句话也恰恰反映出他对于革命,更多是寄托在暴力推翻军阀,而不是光靠政治就能够解决的。

孙中山想了一会儿,示意汪精卫把笔拿来,有些艰难,颤抖着在纸上歪歪扭扭的写下:

“同意参战,孙文”

高振和汪精卫在得到了总理的答复后,迅速的离开了孙中山的起居室。

一出门,汪精卫就到:“忠革,总理马上就要接受化疗了,你觉得那个方法有效果么?”

高振摇摇头,叹息道:“兆铭兄,管不管用我们也无能为力了,还是希望老天爷能够多帮帮忙吧。”

汪精卫听完也失落的叹出一口长气,多少显得有些无奈:“对了,忠革对于黄埔校军参战有什么看法,要知道他们可都是刚刚毕业,我怕…”

后面的话汪精卫没有再,高振也能明白他的意思,便道:“介石兄这一手玩的好,就拿刚才来吧,你我二人即便都反对,总理也会同意的。至于看法,一个军校不应该宣传那么多政治方面的东西,很容易让学员走向分歧,现在不是这样么。”

“这倒是,好了,我去回电报了。总理这边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听闻忠革原来是北京人士,不如今天就好好逛逛北京这座古城吧。”

高振的话得很白,汪精卫也有同感,从这一上,他也比较欣赏高振的有一一、有二二,政治方面虽然有些见解,却只愿做好本分;却不知高振内心当中对他有多么倦恶。

接到孙中山的电报后,胡汉民当即找来了军事部长许崇智和加仑顾问及蒋介石死人,对于黄埔校军的参战已经不是问题,但是具体到部署上面,还是需要深入的研究。许崇智欣赏的给蒋介石投去一抹眼神,对于这个老弟,他不出的喜爱,所以在之前,他就力主黄埔校军参加南线战斗。而且还推荐蒋介石但任南线总指挥,统一指挥粤军和黄埔校军在南线展开进攻。加仑顾问本来就计划着以南线为突破口,校军来到南线也是他力主要求的,这两个人的先后表态让蒋介石非常高兴,自此,校军参加东征之事已定。而收获到更多的就是北线和中线无论是哪只部队,都成为蒋介石的陪衬,即便是先前反对自己的杨希闵和刘震寰也不得不如此。

看着北京传来的电报,蒋介石长长地出了口气,原先的忐忑不安已经雨消云散,自己这破釜沉舟之举看来算是成功了,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东征了。通过这件事情,自己不但在黄埔师生中的威望会更加的提高,手上的实力也会倍增。

正当蒋介石在广州兴高采烈的时候,北京的高振却不得不愁眉苦展的面对一个人,那个人就是奉系的军阀——张作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