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基金会挂牌(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十六章、基金会挂牌

送走《关于筹建赈灾基金会》的建议之后,孙悠然才想起扩建洛阳港口的事情先得跟洛阳的衙门沟通沟通,让他们先有一个心里准备。

为什么要通知衙门?因为在孙悠然看来,有无衙门统一规划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统一规划,让商家自己随意决定如何修建,那建出来的码头港口肯定参差不齐,不但看起来不舒服,用起来也不通畅。好的规划,能够避免港口堵塞,使货物快速流转,船只迅速离岸。

孙悠然上衙门拜访过后,衙门开始物色精通水利、营造等工匠,以便朝廷公文下来之后就能够快速开始规划。

说起来孙悠然不知道,这一年多来自己一直改变着朝廷的风向。首先历史上李绩在永徽元年十月就辞去了尚书左仆射,就是因为李治弱小为了避免与长孙冲突。而长孙与褚遂良也没有历史上那般骄横跋扈,毕竟因为孙悠然这几年有意无意的宣传和技术改进,李治陛下在百官和民间的中的声望是很高的,没有像历史上那样默默无闻,虽然还不是大权在握,可在朝堂上说话还是有分量的。朝堂上真正第一个关注孙悠然技术的其实就是李治,其他官员不是年纪大了不屑了解一个小辈的奇技淫巧就是认为这些不是官员该做的事情,只有李治对年纪比自己小五六岁的孙观充满了好奇,时常关注着孙悠然的行动,第一二次官员到孙悠然府上了解技术就是在李治的指派下过来的,因为这两次的行动,别开生面的打破了登基以来有名无权的局面,使得朝廷许多官员心里对他印象很好。不过这些孙悠然一点也不了解,后世许多人连永徽这个年号都不知道,更别提其他的了。孙悠然作为一个后世人,只因为还算喜欢历史故事,所以勉强知道一些这年代的大事件,在他的脑海里这年代的历史仅仅只有寥寥几笔。有时候孙悠然也会后悔,要是早知道有穿越这码事,从小就应该当一个学霸,门门功课优秀,课外阅读量巨大,尤其是历史、地理、技术发展史等至关重要的学科,那等到自己寿终正寝的时候,不知道大唐会是多么繁荣。

李治接到孙悠然扩建洛阳港口的建议后召集重臣道:“朕还以为孙爱卿送来的是赈灾衙门的建议,原来却是扩建洛阳港口的建议。诸位爱卿看看,扩建洛阳港口有没有必要。”

等大家传看完了之后,李治道:“长孙大人,您先说说您的看法。”

长孙无忌看了一眼自己的外甥皇帝,道:“扩建港口可行。朝廷不用花费,只是统一规划,由商家出钱建造,很好。”

接下来李绩、褚遂良几位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李治道:“此事就由阎立德阎爱卿领头,再找一批精通营造、水利的人才一起过去。”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两是当时公认的营造大师,最有名气的画家,所以李治决定派出阎立德过去负责规划,同时跟能够孙悠然很好的沟通,希望能够做出一个完整优秀的模版出来,为以后其他地方改建港口码头提供范例。

接着过了两天,孙悠然关于赈灾的建议送到了李治的手中,李治两眼就看完了,笑道:“这个钱塘侯,朕叫他做一个赈灾衙门的规划,他就写了寥寥几点就交差了事。真不知道他懒到什么程度了。”

到武昭仪寝宫还跟昭仪武氏提起,武氏感谢孙思邈治疗儿子李弘,而这也跟孙悠然有很大关系,为孙悠然说话道:“陛下,臣妾虽然愚昧,可这事还算有些看法。钱塘侯只喜欢研究技术和悠游,听说他连家都是他夫人打理,他这样的性子当然不愿意浪费时间在这样的规划上。反正朝中有许多人都能够完成这个规划,他只要提出一些别人想不到的建议,让朝堂上的官员去完成就可以了。况且,朝中官员经验丰富,他也未必能够做出一个更好的规划出来,毕竟他太过年轻,没有经验,一个人的心思有限,他也不可能样样都精通。”

李治道:“也是啊,他现在毕竟还未及冠呢。他这个年纪能够做出这么多事情,简直就是不可思议。他还说过术业有专攻的话,在他看来博学本身就是骗人的,博学就是杂而不精,什么东西都只是稍稍涉猎,一辈子也就是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尴尬局面,甚至还没有下做得好,比如精于打仗的将军去管理民政,管理民政的官员去带兵,除了觉绝少数两者都精通的人能够做得好,绝大部分人都干不下来,这样不但是朝廷的损失,也是他自家的损失。”

武氏回道:“这才是真正的道理呢。士农工商,大家都只关注做官去了,没有多少人愿意研究其他东西了。可是钱塘侯改进发明的这些技术,却能够明显的改善百姓的生活。以前我也有些疑惑,为什么上古圣人很多都是发明东西的,可是后来怎么就变成奇技淫巧了?还好钱塘侯用事实证明了技艺的重要性,要不然奇技淫巧这说法也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够扭转呢。”

李治叹道:“是啊,士农工商四民组成大唐,离开任何一个都不行。农工商同样重要,只有粮食产量高了百姓才不会挨饿,只有工匠技艺提高了,生产东西才会更快更好,而商人虽然重利,可也沟通了物产,使得大家需要什么东西都能够买到。”

武昭仪叹道:“商人虽然不事生产,可是他们也同样幸苦才能赚到钱,世人却道商人重利。其实,重利的又何止商人?用钱塘侯的话来说,人都是有利己之心的。商人重利得钱,官员重利得权和钱,比商人尤甚。”武氏为何这么说?因为他爹曾经就是商人。要不是李渊起兵,说不定一辈子都是受人欺负的商人。当然,就算从龙后得了国公之位,看得起他的也没有几个,武氏当然要为已经死去的老爹说好话,顺便说说官员的坏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